在A股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大多中小投资者觉得大谈投资理念应该属于意义不大的“清谈”,即使这个理念是论者亲身经验教训的总结。
确实,大道理谁都能讲,但实践则是另外一回事。笔者的印象中,激情四射的分析师可以侃侃而谈,但他们中有些人亲自“下海”之后,一样是在呛过好多苦水之后才知晓这个股海的深浅。旁观者和亲历者,面对的虽然是一样的股海,但毕竟心态很不相同。只说不做,当然可以高屋建瓴,神情自若,心情放松,可以将逻辑“完善”至滴水不漏,但一旦真金白银地交易起来,各种念头就会纷至沓来:跌了——为何买了就跌,我为何不耐心等一等?这公司究竟行不行啊?涨了——要不要获利了结?什么价位卖出最好?卖了还会不会涨?……归结起来,通常是涨了,就自鸣得意一番;而跌了,就开始自我怀疑。
尽管这些都应该属于战术上的事,与属于战略的投资理念不可同日而语,但一般而言,实践和理论,应是相辅相成的,有如投资者选股上的方法,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一样。从实操经验总结出投资理念,或者从理念出发再去进行实操,在笔者看来,最终都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因此,“清谈”者大谈投资理念,对市场认识过于局限的实践者当然需要倾听;而实践者的经验总结,“清谈”者也需要加以认真总结。
对于A股的明显变化,这两年我们已经说了很多,而这里面最主要的正是价值投资理念的确立。跟踪本栏的投资者就知道,这个“清谈”对实战者的战略布局,完全符合“看大势者赚大钱”的经验之谈。站在目前的角度,经验提醒我们,若市场只依赖传统蓝筹股的单骑突进,就算目前确是举重若轻,但总有一天,当有限的蓝筹股终于“积重难返”,并由多方阵营叛逃出去,行情的结构就将发生变化,长牛行情的梦想就有可能落空。这一点可以拿2003年“五朵金花”行情作个比对。
蓝筹板块的扩大,一方面要从新股中挖掘,而这需要把门官的从严意识,近期的过会否决率大升,虽然是否常态尚需观察,但从严绝对是好事,否则就是以前笔者说过的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扔炸弹”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投资者从二级市场进行深度挖掘,不要一听蓝筹股,反应的只是“上证50”,要放眼整个市场,去发现具备蓝筹潜质的上市公司,不管这个公司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笔者认为,只有蓝筹板块不断升级和扩容,A股行情才具备慢牛的持续能力,不至于“一条道走到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