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易量因市而定

(2017-11-03 08:42:42)

  本期继续跟大家探讨目前困扰市场的成交量问题。如果从同花顺统计的月报数据看,连续三个月成交金额都在走下坡路。8月份两市共成交了约11.73万亿元,9月份是11.45万亿元,到了10月份,两市降至7.9万亿元。剔除长假因素,9月份两市日均成交量5450亿元,10月份降至约4650亿元,10月份刚过去两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量有所回升,但也只有约4755亿元,仍在低位徘徊。

  这样的成交量,我们也就只能维持只要指数不下跌市场就属于强势的判断,毕竟还有IPO突然由原来四五十亿“大幅拉升”至近百亿募资规模的因素,让市场对资金加速流出而补充不足产生了预期。

  对于交易量的问题,如果从成熟市场的角度比对,则目前沪深股市的交易量要比他们大得多,举港股为例,目前香港市场总市值超过31万亿港元,但每天的成交金额基本都在千亿港元以下(昨日为718.72亿港元),比起A股来说可谓是实实在在的“低迷”,但其行情的牛势却有目共睹。为什么会这样?A股市场这样对成交量渴望是否有点不合常理?其实,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在这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港股市场对于“老千股”(也就是A股中的妖股)可谓深恶痛绝,尽管这种股票至今并未绝迹,但针对这样的公司,一方面是监管层严加监管,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吃一堑长一智”,对这类公司退避三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港股中很多创业板的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几乎没人问津,甚至全天都没能交易。港股的大部分资金几乎集中沉淀在了白马股上,而且投资者买入股票,志在长远,不是短线炒作,如此,大盘股实际上能流动的“筹码”不多,因此不用多少交易量,也就能将代表蓝筹公司的恒生指数不断向上推升,并形成牛市。A股市场至今为止,除了新三板公司出现流动性不足之外,主板和创业板中的所有上市公司每天都交易得很“欢畅”,价格高低至今也并未跟业绩和成长性紧密挂钩,这种资金的过度分散,使得推动大盘的资金有点“顾此失彼”。

  情况或许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今年的上证50至今已上涨了22.18%,但至今其总体估值也并未过高。大盘股如今有了举重若轻之感,这一趋势只要长期存在且机构不会随意减仓,相信成交量的问题应另做别论。当然,目前来看,要达至这一理想并不容易,因此,成交量的重要性尚未减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