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赚钱效应持续最关键

(2017-09-16 08:26:44)

对牛市的渴望即使在这几年相对低迷的行情中也无时不存在于投资者的心里,毫无疑问,当市场探明了底部,基本面也已明显好转,行情走好就只剩下契机的问题。但谁来吹响号角?面对纷繁复杂的盘面,很难说得清。一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经典话语经典地告诉大家,能说得“清”的,或许并非真原因;似是而非的,反而可能就是真原因。如此说有点“玄而又玄”,作为一般投资者,其实也不必在这里过于纠缠,只要提纲挈领地搞清一个事实:市场究竟有无赚钱效应就可以了。

尽管这有点经验主义的意味,但A股要吸引场外资金的关注并入场,确实也只有“赚钱效应”最为有效。这与A股投资者中接近八成属于中小投资者有关。虽然十几年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提倡不绝于耳,A股全流通之后大股东等也被当作产业资本进入“机构投资者”之列,但大量“散户”还是更愿意“自力更生”自己操作,这或许与机构投资者以往的服务意识有些走偏没能取得散户们的信任有关,也与散户们喜欢从投资过程中换取“乐趣”有关。总之,这样的投资者结构,随着散户们被市场不断教育并不断“成长”:行情不好时拂袖而去,行情好时进来凑凑热闹分一杯羹,就成为“成熟”散户的操作方式。

这种方式使得这类“散户”与市场行情有些疏离,他们没有长期跟踪市场的投资人士那样对市场具有全面的认识,依靠的只是市场赚钱效应的扩散,引起他们的关注并搬动资金入场。因此,只要股市赚钱效应持续存在,这类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场,并为股市的走牛提供推动资金,行情由此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股票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最能赚钱”的工具,带动那些从未染指股市的全新资金的入场,直到金融出现了“脱媒现象”,一波牛市行情才算走到了强弩之末阶段。

今年行情仍带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但脱离了原来那种此起彼伏近乎原地踏步的波动之后,市场的赚钱效应正逐步得以显现,给人一种不是牛市也胜似牛市的意味,这就是一个向好的信号。只要这个信号一直存在,就算近期因节日效应行情可能有所回软,投资者也不应当作市场“见顶”的信号。在长假前剩下的交易时间里,即使沪指回补了3331~3336点之间的上跳缺口,但只要节前重新回到近期整理的平台位置(3350点附近),节后继续目前的行情格局就值得期待。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