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深港通

(2016-12-04 00:00:06)

      酝酿了较长时间的深港通将在下周闪亮登场。本周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行情,都产生了较大的震荡,呈先扬后抑之势,至周五更是破位下行,短期日K线组合颇有见顶之虞。原先市场憧憬的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掀起一波气势如虹的大牛市的“比照效应”,似乎见不到丝毫蛛丝马迹。

      不过,眼下A股走势究竟有多少可以与深港通开通挂上钩?笔者一直持怀疑态度,甚至对深港通究竟属于利好还是利淡因素,也觉得难以一概而论。沪港通开通的时候,笔者也持这一观点,2014年后来那一波行情加速的牛市,将之归诸沪港通,笔者也一直认为欠妥。牛蹄腾飞更多地得力于随后的降息,此后行情演化成杠杆牛,且沪股通和港股通在很长时间里显得额度“太多”(至今依旧),都足以证明。

      也正因此,笔者觉得,与其落力去分析沪港通、深港通能给A股和港股分别带来多少资金,不如从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方面去观察这一制度设计所体现出来的长远“利好”。

      这其中最重要的首推投资理念。尽管在港股中也不乏“老千股”,但相对于A股,“老千股”的跟风效应没有A股这么疯狂,充其量只是少部分好赌者或者自认为可以洞悉“内幕”者的冒险游戏,一般投资者还是从公司经营和股息率上去着手投资,这样一来,港股大部分股价的排序,就是经营业绩来说话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A/H股比价表,溢价为负数的,是福耀玻璃、海螺水泥、中国平安等这样的大蓝筹股,而溢价率高达几倍的,则是洛阳玻璃、浙江世宝这样的亏损或者概念股。尽管两地市场对同样的公司了解的程度可能不一样,但笔者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估值模式的差异所导致,而其中又与A股有股市以来所养成的投资心态密切相关。如果在两市互通后,通过实践互相借鉴,让A股投资理念也能渐渐成熟起来,对于A股市场建设,将是最大的利好。当然,市场游戏规则的互相借鉴,对于A股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方式,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正因如此,本周后半周行情走弱,笔者觉得主要还在于外围一些因素在起作用,深港通开通可以拿来凑数,但其影响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且短期内大家还更愿意当其为利好看待。至于时间点,由于处于岁末年初,行情陷入苦战也将是不奇怪的,依据自己偏好控制仓位,又将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