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分红

(2016-04-10 00:06:03)

  年报密集出炉,分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一般而言,中小投资者习惯上青睐的是高送转,对于现金分红倒并不太在意,虽然这看起来与投资本色有所偏离,但这种“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哪一方的责任,而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各方趋利避害所沉淀下来的一种积习。

  高送转尽管公认为是一种“数字游戏”,对投资人来说实质意义不大,说到底只不过是“朝四暮三”还是“朝三暮四”的问题。从历史上说,那时候再融资的方式是配股,门槛很高,且上限是股本扩大三成,于是许多公司借高送转来扩大基数,炒高股价后可以融到更多的资金,因除权后大多还能填权,高送转也就成了市场的香饽饽。当然,这一开始呈现的是皆大欢喜的格局,到了后来,蓝筹股变成了“烂筹股”,有的公司甚至将配股资金拿到手后,就在新的季度报告中恬不知耻地宣布亏损,终于把市场给玩坏了。但喜爱高送转的习气,却也就此形成了。

  其实,在一个业绩高成长的市场环境中,小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增大自己股本体量,规模由小变大,只要业绩成长跟得上,在除权填权中,投资人的收益肯定远比现金分红来得更实惠。但如果公司患的是“投资饥渴症”,利用规则漏洞落力圈钱后乱投一通,则最终公司将被管理层带入了价值毁灭的死胡同。这样的高送转也就失去应有之义,作为有经验的投资者,也就需要仔细分辨其中隐含的目的,而不是见到高送转就扑过去,成为飞蛾。

  而我们曾津津乐道的高股息率,也一样存在误区。就目前公布的年报来说,股息率高于一年期存款的一抓一大把,甚至高达5%以上的也不在少数。舆论爱将这些当作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对待,但投资者不能忽视的是,一两年的高股息率并不能代表这家公司就是价值股,还需要结合其历年的分红风格才能论定。更何况,以目前的分红制度而言,尽管原则上应该鼓励公司分红回报投资者,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高送转。但分不分红都会有问题:不分吧,属于“忘恩负义”,不重视股东回报;分红吧,股价成本差异巨大,高成本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不心理失衡才怪。

  不厘清各种碍眼的因素,分红没有真正起到引导价值投资的作用,还反而可能成为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的“借口”,A股可算典型之一了。林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