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消息面上是有不少意外之喜的,最实质的当然是外汇局全资子公司现身银行股且力度不小,还有就是周五公布的官方PMI指数自去年8月份以来重回荣枯线之上,财新PMI指数虽未回荣枯线上,但各分项指标均较上月有所改善。尽管一个月的数据不能判断经济转暖就此成形,但也显示了之前刺激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股市在此背景下的筑底,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不过,与此同时国际评级公司却异口同声看空中国,继穆迪之后,标普也在3月份最后一天宣布下调中国AA-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中国香港的评级展望也被一并下调至负面。
内外机构看法多空分歧的情形,A股市场在之前已经多次遭遇过。就经验而论,境外机构大肆看空的观点常会在大家心中产生“噪音”,一方面是习惯上大家都迷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信也会有狐疑;一方面又要解读出他们的别有用心,比如剖析出境外机构醉翁之意不在酒,“看多做空,看空做多”是其常见伎俩。因此标普一出声,就有人第一反应开玩笑说“看来境外机构没拿到A股筹码”。但不管怎样,结合行情的飘忽不定,短期让人心生忐忑、将信将疑的效果肯定是存在的。不仅如此,境外机构还深谙“三人成虎”的手法,一个机构唱空之后,其他机构还会接踵跟上,直至让犹豫情绪演化为真的调整行情。周五的走势,似乎正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不过,这样的影响因素都是短期的心理层面上的,要让行情再度陷入困境并不容易。笔者觉得,A股市场的趋强走势,从2月份以来已是日见明确。而沪指之所以在3000点之上徘徊不前,还在于这一地带有历史上形成的大量套牢盘需要消化。从这一角度看,目前能走成这样,已经算是强势毕现了。
目前行情与春天一样属于乍暖还寒季节,因此多空争夺的激烈程度仍不可小觑,参与者也需要作这样的心理准备,不要一涨就喜,一跌就悲。其实,综合各方面因素,未来行情逐步向上仍是大概率事件。眼下,在各种可用资金都可能被逐步引入A股市场的情况下,在市场脆弱心态渐渐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听到境外机构看空中国经济就对A股未来失去信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