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的话题过去几度成为证券市场的焦点,“动真格的”也说了不止一次,然而退市难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今仍可称是与IPO制度、信披制度、分红制度等并驾齐驱的难题之一。而比其他尚待完善的方面更突出的,是其执行力从一开始就从未与“国际接轨”过。A股市场自开设至今,短短20多年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800家,但真正退市的公司仅有几十家,这与成熟市场退市率高达5%以上相比,这一制度可谓有但接近于无。
A股退市难的原因很多,有属于国企不愿背骂名而借助行政力量的,有监管层怕引起投资者不满而鼓励重组的,有因制度不完善而总被“有心”的企业钻了空子的……A股市场的这种“温情”尽管有其固有的道理,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投资者,淡薄了其应有的投资风险意识,至今的市场主流风气仍是题材至上,公司质地则可有可无,其实也是这种氛围下的延续。
从这个角度看,退市制度的完善意义不可小觑。近期*ST博元重大违规被直接退市,强烈震慑了市场,使得退市问题再度成为市场焦点,甚至还出现了监管层已经列出了一份退市“黑名单”的报道。尽管周末证监会及时澄清说这个报道严重失实,但其实这些“问题”公司对投资者来说还是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其实,想要一个慢牛的A股市场,就必须将大家的心思逐步回归到投资的本质上来,对那些滥竽充数的企业弃之如敝履。因此,退市制度的健全,一方面可以扭转A股市场备受诟病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良币”型上市公司能够得到市场正面的激励,培育蓝筹型公司的土壤也才有了基础;另一方面,退市的强硬,也让投资者断了僵死公司可能会在重组后“乌鸡变凤凰”的暴富念想,将投资理念引导到价值轨道上来。市场投机氛围的改变,也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证监会澄清名单的理由确实十足,当然,没有这份名单,也许对市场的震慑作用更大,投资者需要对比一下所持有的股票与现有退市制度是否“亲近”,一旦值得怀疑,可能会溜之大吉。毕竟,在风头火势上去刀头舔血,有时候会得不偿失。只是,退市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市场继续努力。
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