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股市毫无例外都是敏感话题,今年其敏感性似乎还有所升级。本周行情随“注册制”问题而上下翻飞:先是因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到“注册制”而走强,后又不时因“注册制”的片言只语而跳水,虽然盘中可以看出护盘资金在努力,但行情最终仍演变成缩量抵抗下跌形态,即使本周六一行三会将召开记者会,不少人预期会有利于市场的消息,行情仍走得犹犹豫豫,不得要领。
刘士余上任证监会主席后,尚未对市场作系统性的“喊话”,市场的解读也从其片言只语中发挥。笔者也曾对其“引入场外资金”、“三个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有过简单点评,认为引资绝对是针对目前市场状况的“良药”,监管则是证监会的“本色”,这都是大白话,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引资、如何监管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这种表述信息量太大,根本无法让人找到实质性的方向,大家也只能等待进一步的“细化”消息。
至于近日刘主席“祝愿沪深股市发财……”、“希望大家都要买股票,不要卖股票”的表述,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暗示”,表示股市即将上涨。笔者觉得这不免有过度解读之嫌,这不过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应对手法,背后不一定就会隐含“大招”。其实,尽管目前市场走势低迷,若从估值角度去考察,则“要买不要卖”的观点,从值博率上说,毫无疑问是倾向于“要买”的。
不过,A股的历史经验也让人心生忐忑,那就是一旦低迷起来可以长期像个“植物人”。本周成交量缩掉近三分之一,如果市场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态,而是破掉前期低位(沪指2638点)逐渐步入漫漫熊途,则可以预见,尚在场中的交易者将会逐步选择离场,最终行情将陷入低迷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后市就有可能演变成之前描述过的那种场景——百元大股消失、绝大多数公司股价集中在10元以下、市场融资功能完全丧失、无人再提股市(连段子手都匿迹),市场才能见底。
尽管这是历史上的主要情形,A股在规模大发展之后,不可能还重蹈这个覆辙。但提振市场信心的重担,必定还是要落在监管层的肩上,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周六的新闻发布会,确实需要关注。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