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开始构筑的上升通道遭受破坏之后,沪指在近期又形成了明显的下降通道,且市场悲观情绪似比上次更甚。周二借助降准利好绝地反击,尽管企稳可能性大增,但暂时并未有效改变原有的下降趋势,能否在接下来的行情中构筑双底形态,逐步改变A股的弱势格局,分歧颇大。
这是我们一贯贴市判市的风格,其实正因“近视”而迷茫。笔者以前曾提过,A股之所以沦落为投机的场所,就因绝大部分人都是趋势投资者。这在目前的这种市道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一般而言,投资的业绩主要在于选股,其次才是选时。但在A股,似乎往往是选时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同向波动率奇高,在一波上涨行情中,不管股票好坏,最终大部分个股的涨幅并未有效拉开,涨跌差异只是迟和早的问题。本栏认为这是市场激励失效的证明,当然这里面有市场透明度不够等深层的原因。
其实,就A股市场的投资趋势而言,未来将逐步过渡到深挖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时代,这种几乎齐涨共跌的状态将不会长久存在。近期创业板的大幅波动,“谣传”注册制将实施正是其主因,而注册制将是A股发行制度改革未来明确的方向,创业板估值的问题,迟早都要“价值回归”,进入到成长性估值而不是只讲故事的时代。
对于投资者来说,逐步抛开随行就市的思维,忽略市场的无序涨跌,深入分析和调研有潜力的上市公司,应是未来能获取超额收益的唯一途径。而也只有当大多数投资人照这样的投资本义操作时,这个市场动辄演绎出的“系统性风险”才能够有所消停,当然,这需要监管层在未来的改革中进行有效的引导。
当前A股行情要走好,第一步也许需要改变受创业板“绑架”的现实,由于“唯小而美”的习惯经过多年演绎,眼下几乎深入交易者的骨髓,以至于在目前行情的低迷阶段,主板也要受到其涨跌的强烈影响。其实,如果最终市场能发展到唯业绩和成长性的马首是瞻,而不是目前的题材性炒作,则创业板也就不会像目前一样几乎只是一个板块。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是“千人千面”,各处各的行业,各做各的主业,而且主板中也并非没有同样的公司,只要公司经营能带来好的回报,投资者又何必厚此薄彼?林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