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天跌跌不休之后,本周四大盘开始大幅反弹,尽管反弹无量且无法越过5日均线显得过度看好并不适宜,但新年后的持续下跌也当告一段落。然而,周五的又一次大跌,将稍微稳定的市场信心再度击溃,行情继续陷在重重迷雾之中。这行情大跌的风险,还可控吗?
据说周五大跌原因之一是因为下周一万科复牌,尽管公司公告了回购超过1248万股A股注销的利好,但先行于1月6日复牌的万科H股,已经跌掉了22%以上,而期间A股更是跌势连绵,深成指期间也正好跌掉22%。以A股同向波动率去测算,万科A至少也要两个跌停板以上,如果宝万之争不再有悬念,那么其暴跌对市场人气的影响,也就只能说“成也萧何败萧何”了。
而市场进一步的想象是,大盘如此跌法,已经开始危及股权质押部分平仓盘,从而形成下跌-平仓-下跌-新的平仓-再下跌的恶性循环;而市场还存在另外多条制造下跌压力的线路,一条是场内正常的融资盘,背不住大跌的恐慌,也有逐步夺路而逃的可能;一条是基民止损止盈赎回基金,基金公司被迫卖票应对,加剧下跌速度。这期间还将夹杂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不断止损出局,这样的行情自我强化,将一发不可收拾,需要等到这些资金出逃得差不多的时候,市场才有企稳反弹的可能。
这其实是出于恐慌的想象,停留在一些假设上(比如市场已经没有人敢再看多了)。行情若真的如此演绎,那已经是一场经济大危机了,不仅仅是股市本身的问题。笔者觉得,A股每次涨跌都必定会过头,正是这种心理作祟的结果。当一个公司股价涨得令人咋舌,各种将公司业务捧到天上有地下无的说法就会漫天飞,而能去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投资者,可谓少之又少;胆子小不敢追高的,最多另辟蹊径,寻找另一个具有替代性的公司乱炒一通。而“庄家”走后,剩下遍地鸡毛,原先的概念题材之类,却渐渐随着时间飘逝了。
其实,弱市中的传闻大多带着“言者”的情绪,难免带有“加油添醋”成分。周五证监会已经澄清了一些,比如场内股票业务低于平仓线的融资余额为41亿元,占比不大;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大股东因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而平仓的情况。两融风险可控。万科的复牌,尽管因其权重影响指数进而影响市场心态,但毕竟属于非系统性的风险,其造成的风险更应属于可控。
只是市场信心在多次受伤之后,若无振奋人心的利好,后市走势预计最理想的也就是逐步企稳整固,以待猴年。市场反弹的高度,难有过高的期盼。林鑫2016.1.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