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风格转换
(2015-12-05 09:00:06)在大盘岌岌可危之际,本周以地产、金融为代表的“蓝筹股”连续拉升,上周五的大阴线最终基本被收复,而其代价却是小盘股重心的下倾。也正因此,久违了的“风格转换”的呼声在本周重出江湖。从周线衡量,沪指本周涨幅2.58%,创业板指收出长下影周线,涨幅只有1.61%,转换迹象可谓明显。不过,周五走势来了个“历史重演”,在外围股市走弱影响下,低开后迭创当天低点,弱势振荡,尽管有打新资金解冻的“利好”,也没能扭转这一局势,主要原因,是指标股的压盘动作。
年底一般都是行情较为清淡时段,市场呼吁风格转换有点不合时宜。首先当然是大盘股的走起需要大资金;其次是宏观经济要有转好迹象来支撑周期性公司,这两个眼下都是难题。另外,市场对于高送转公司的追逐,以及新股上市会否重新点燃次新股炒作热情?也都给转换成功吹起一层迷雾。尽管从稍微中线的角度来看,A股价值投资应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是各方对市场慢牛的期待依然迫切;二是未来注册制的实施几无悬念;三是创小板公司确实鱼龙混杂,而目前估值过高已众所周知,靠着各种各样的理想题材维持热度并非长久之计。
笔者一直觉得风格转换是个伪命题,即使这一命题已经存在了好多年,但这也只是A股的阶段性特色。对投资而言,归根结底是真真正正地拿业绩和成长性说话,而不是其他。尽管概念和题材也常以此作幌子,但拿的都是虚无缥缈的未来,真真假假间,以“黑马“姿态作诱饵,让人的赌性被撩起而至于欲罢不能,而炒作过后,常见的却是一地鸡毛。
长远的投资多是以减少不确定性为胜利保障的,而不是那种对极具不确定性的黑马的追求。市场如果能够在公平制度的保驾护航下踏入理性的门槛,则目前常见的“二八跷跷板“现象就难以持续存在,好公司会获得市场追捧的激励,而靠着讲故事却无法变成现实的公司就会逐渐被市场唾弃,而不管这家上市公司是小盘还是大盘。
不过眼下的市场格局暂时无法以如此的理性去对待,因此,尽管周五市场显示出弱势,但打新的市值要求还是多少封杀大盘的向下空间。而市值的取得,这一阶段应以“重质“为要,有两个理由,一是经过周五回调,指标股释放了一点风险;二是市场要向上突破,指标股不可能会缺席。只是笔者觉得,眼下上档的沉重压力让行情向上的动力略显不足,目前的两难境地短期内估计难有改观。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