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证指数连续下跌,却在本栏所指出的从突破3406点到4572点的黄金分割位0.618附近返身上行,牛市快跌慢涨(也就是所谓的空间换时间)的强势特点较为明显。我们预计的上周五、本周一超跌反弹力度,因周末降息降准而总体上显得极为强劲,却有点出乎笔者意料。
市场赚钱效应并未丧失,因此资金入市的积极性没有因大盘股的调整而有所降温。特别是创业板为首的中小盘股在调整过程中依然是“一枝独秀”,周一更出现了放量突破3000点的暴涨行情(日涨幅5.83%)。动辄涨停的个股,将市场的贪婪欲望再度提升了一个层次。
尽管估值早已为市场所忽略,但毕竟判市仍不能丢弃这一“法宝”。周一收市后,虽然全部A股的动态市盈率只有25.57倍,但创业板的这一数据已经高达109.22倍,中小企业板是71.25倍,上证50只有13.42倍(据同花顺统计)。面对只有10来20倍市盈率的大盘指标股,只因其一动就让大盘指数“飞起”,所以就被逼迫着“降温”,而创业板风险其实已经高企,却因只是一个板块而被相对忽视。如果从市场整体考虑,没有业绩作为基础的创业板股票,一旦泡沫被刺穿,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丝毫也不会比大盘股小。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具有“未来”的特质,这没错。就经验而言,自有A股市场以来,依靠概念炒高价格而真正做成一个强大企业的,几乎没有听到。倒是那些没有上市的公司,却依靠自身实力渐渐壮大的,所见不少。创业板中最终能出现多少个微软,现在当然不知道,也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但笔者的印象是“微软”暂时没见到,“比尔.盖茨”却已是满天飞至于哪个公司因上市之后由相对弱势地位而变成行业老大之类的,倒没怎么听到。
由此,市场各种热炒其实也就带有赌的性质,赌到最后如何了局?谁能笑到最后?也许就只有且行且珍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