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观察:慢牛

(2015-04-07 00:04:12)
标签:

股票

  经过本周的振荡盘升之后,上证指数初具慢牛形态,尽管不少人恐高症时有发作,但在犟牛面前只得低下过于主观的头,跟随趋势继续前进。

  恐高症其实主要发源于创业板为主的中小盘股。同花顺统计表明,截至周五,创业板平均动态市盈率为92倍,市净率为10.76倍;同样的指标,中小板也已达67倍和5.6倍,且呈继续攀高之势。不过,就整个A股市场而言,平均动态市盈率为22.82倍,市净率为2.73倍,仍处于合理区间;上证A股则只有17.27倍和2.19倍,与历史相比仍可列入低估值区间;沪深300个股的这些指标则是15.05倍和2.07倍,也是低估值区间。

  这也许就一目了然了:市场整体估值其实并不高,只是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从投资角度,也许听从一些分析人士的建议,转入风险防御阶段的办法,就是弃小就大。不过,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毕竟,周期股和成长股是不同风格的股票,估值难有可比性,特别是经济周期尚未真正进入复苏阶段,周期股的上行不免显得有点步履蹒跚;成长股的高估,也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让A股投资者以过多的资金去追逐有限的“资源”所导致。

  虽说“泡沫只有在破灭后才知道是泡沫”(格林斯潘),但眼下小盘股“泡沫”基本上已成为理性投资者的共识。这种情况下,“泡沫”的消除,只有常说的“硬着陆”和“软着陆”两种方式。前者以崩塌的方式,那些正在“泡沫”中游泳的博傻者可能会最后被证明是裸泳者;后者则靠公司业绩快速成长来去除“泡沫”。

  以目前的股价,要大量小盘公司业绩快速成长消除“泡沫”,估计属想象力可达到现实却难达成的事情,因此,小盘股总有“泡泡”吹不成的一天,只是用什么方式结束这个进程?难以估计。笔者觉得,如果是迅猛下跌,将对低估值个股也产生冲击——非系统性风险或许会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上证指数的慢牛而不是蛮牛走势,应该是慢慢消除小盘股泡沫(前提是小盘股不要暴跌)的好办法,毕竟创业板暂时难以撼动主板地位,只要行情重心逐步转移过来,创业板的“失血”也会渐渐被忽略。但主力能否把握某个“度”,只能细心观察。2015.04。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