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万亿成交果真成了一种“新常态”,市场的火热程度迟迟不见降温。甚至相反,历史新高、万点论的狂热叫声已甚嚣尘上,券商营业部排长龙的开户队伍、交易系统时不时的“脑残”现象也纷纷重出江湖。可以说,A股尽管走牛时间还不算长,但上涨的空间却已不小,过热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如果回顾一下2005~2007年的那波牛市,并将事后人们总结出“反动”、“反恐”、“反贪”等极为贴切的年度关键词拿来对应眼下的操作策略,则就时间上而言,这一波由去年7月份肇始的牛市,也许只是到了“反恐”的阶段而已,“反贪”阶段尚未到来。就目前的市场心态而言,似乎“反恐”看起来也较为合理,毕竟像笔者这种患有“恐高症”的人还有不少,而市场却并不因谨慎的人多起来就停止其扩张“赚钱效应”的步伐。
不过,众所周知,历史尽管有时惊人地相似,但并不简单地重演。上证指数在近期迭创新高之后,其实已经兵临上述可称为史上最牛的一波牛市的半山腰位置——笔者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或许应该说是“最高位”,因为在2007年5·30之后,上证指数最后靠的是指标股的飙高,在4000点以上的部分,当时的市场估计也让大多数人出现“满仓踏空”的状况。
如此一回顾,我们发现,从大的格局上看,本次行情与上一波牛市行情最为不同之处,是先以创业板为首的小盘股持续了多年(从2012年见底于585点就开始了)的结构牛市之后,才在指标股的暴动刺激了市场,确认了牛市的到来,而不是上一波牛市那样由指标股来确认牛市的结束。这就使得整个市场就算在目前的热络状态下,也并未失去“结构性”的机会。
也因此,尽管整体上本栏以为投资者对眼下的行情需要谨慎从事,但又觉得投资者需要针对手中所持个股区别对待。如此,也许“反恐”和“反贪”可以交替使用以应付眼下的行情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