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中的降息终于在上周末落地,然后市场又开始预期另外的降息和降准,这种心理让笔者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胡萝卜和驴的故事。尽管笔者对近期市场的观察“结论”是:货币松紧成行情关键——A股行情需要靠资金来推动,只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场,行情的持续性才能水到渠成。原因在于眼下市场格局主要靠题材概念推动,看似热闹非凡,但需要的只是资金的腾挪和堆砌,存在较大的短线风险。
股谚有云,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而赚钱就是赢家。至于赚钱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执着于投资或投机,确实不可取。笔者之前也觉得A股市场只有“滑头”最好,从市场个股无穷无尽的此起彼伏现象看,理论上似乎可以得出短炒就能赚快钱的结论,你闭上眼睛想想,每天赚个5%,其实应是属于不“贪婪”的了,毕竟有那么多个股涨停板呢!然而真正照此做起来,而真的成功了的,就A股短短的历史来看,几乎没有。
这种纯粹的投机,短线并非不能成功,但长期而言,靠这种方法要取得成功可谓难上加难。这也是本栏一直强调的是否将投资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原因,如是,则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短线的图表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质地问题。也可以说,投资者在做的是投资一个有没有前景的项目,而不是股票价格是高还是低。
说起来,由于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由众多交易者在二级市场上博弈出来,因而其与内在价值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加入投资者情绪的东西往往就很难参透价格。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我们对投资的理解就可以深刻起来:假如你要投资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你会怎么做?会不会慎之又慎,收集各种资料并到现场调研再做决定?如此说,也许正是由于二级市场交易的便利性,使得投资人出价常常过于草率。
市场曾经对投资投机争论不休,确实这两者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也是股市不可或缺的两种人群。全是上述所说的投资者,则市场的流动性将出现问题,但全是投机者在这里干活,则市场的波动性又增加市场的风险。目前A股投机者暂居主导,如何慢慢过渡到合适的比例,无疑需要各方一起努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制度建设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