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电影虽然还没有确立分级制度,但股市的“分级制度”则一直存在,且监管层似乎“乐此不疲”。本周期权上市,又是一个50万元的资金门槛!这一“刀”切下去,高达八成的散户投资者就又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从某个角度看,这是监管层呵护中小投资者的举措,但从另一角度看,则总觉得这种措施带有某种歧视的味道。
笔者一开始也从呵护的角度去进行理解,毕竟这些衍生品种确实带有强烈的赌博性质,其风险并非是一般散户可以承担得了的。然而回过头看,感觉又似乎不尽然。以股指期货为例,这个诞生于2010年4月16日的衍生品种,至今已经运行了近5年,50万门槛却依然高高耸立。而这个工具,在熊市中的作用已被市场所充分认识。照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模式,却也是到了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向全市场所有投资者开放的时候了——开放其实也不难,可像港股一样推小股指,降低资金门槛,让包括散户在内的投资者都可以利用这一工具规避系统风险。
提到散户,我们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不是都是这样的画面?股市里到处打探消息,追涨杀跌跟风炒作,赚点钱就自诩“股神”亏点钱就呼天抢地寻死觅活的人群……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股市磨炼,这群人是否还是如此?笔者所认识的不少资深股民对股市操作已是慎之又慎,甚至已进入到价值投资者的行列中,反而是机构投资者,这几年常被称为“大散户”,可见具备这种特质的投资者,似乎也不是我们常带偏见的散户部分。
也许有人会说,不管在什么样的地方,绝对的公平肯定是没有的。然而,长期地将投资人群分为可以参与与不可参与两部分,这只能说是人为地制造市场的不公。实际上,要“教育”投资者,光口头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让其在实践中扑腾,才有成熟起来的希望。上述说到的资深股民,不就是这样成熟起来的?
A股常提市场化改革方向,但市场化概念却一直并不清晰。其实,说穿了就是监管层和市场的边界要划清。监管层以往一直身兼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边界当然模糊,缺位和越位也就是常见的事情。未来改革的方向是只做市场裁判员,职责也相对单一了,那就是立好规矩然后依规维护秩序。
也许只有在那样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的所有参与者才会被一视同仁。“散户”不宜之事,也许才不再出现。2015.02.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