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周一未能收出八连阳,不过强势暂未改变。对于后市,乐观的人越来越多,境内外的机构更是一片叫好之声,牛市确已来临,所以看好后市当无疑义。只是牛市也不等于行情一路狂奔,过程一波三折也属正常现象。以笔者理解,牛市不过确立了一个总体持续向上的趋势,操作上也可以相对简单,首先是敢于逢低介入,其次是敢于捂好股而不随便卖。
然而关键在于买的、捂的都是些什么股。去年捂住(虽然那是只是结构性牛市,捂股不免胆战心惊)的如果是严重低估的大盘股,而这段时间捂住的却是中小盘股,那就难免胆战心惊,而如果你的操作正好与此相反,那么你早已有理由飘飘然,且逢人可自称股神了。而这样的操作难不难,对滑头的投机者来说,可能不难。但对正常的投资者来说,则不容易,因为投资有偏好,喜欢低估值大盘股的,不一定会喜欢高估值的小盘股;反之亦然。
最近有朋友追问笔者,为什么基金们半年报中还重仓的银行股,到了三季报却被大幅减持?笔者没做过研究,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朋友突然猜想,上周银行股突然牛得不像样子,会不会正是基金们回补银行仓位所造成?这个思路当然不错,但事实是否如此,也许只有等待其他信息来验证了。最近有消息称八成基金跑输了大盘,也许反证了他们仓位中的大盘指标股确实不重,“补仓“也许实有其事。看来基金的“大散户”美称一时半会还不能谦让。
对场中大多数交易者来说,估计将“顺势而为、波段操作”奉为圭臬的占据着绝大多数,因基金似乎也一直没离开这一窠臼,更遑论资金不多的中小投资者了。这一策略的最大好处,就是踏准节奏时保证金增长很快,但一旦踏反了节奏,就杯具了(上述例子已够典型)。
其实,由于A股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靠二级市场差价获利而不是靠着上市公司的成长和分红可以获利的模式——这一模式现在有所改变,但仍可忽略——使得A股长期只有投机价值而缺少投资价值。A股的所谓牛市,靠的是资金的推动而不是成熟市场那样的价值推动。也正因此,“顺势而为、波段操作“仍适应于目前的市道中。
所以,牛市中捂股虽重要,但并非机械式的死捂。当热门板块的喧嚣过后,有可能仍是一地鸡毛,这一点需要细心体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