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周其实应该有两大关键词“沪港通”和“注册制”值得我们评点评点,考虑到这两者都与资金有关,加上下周新股集中发行就要到来,也与资金面关系密切,干脆拿“资金”一词以蔽之。
沪港通的迅速成行,在于两地官方的积极推动。而今年A股行情的启动,应有大半功劳归诸沪港通。之所以如此,正是沪港通消息给沉迷于小盘股自我缩容炒作并几乎无法自拔的A股扔下了一个深水炸弹。行情的持续走强,更有赖于这一消息的持续推动,而市场对沪港通的预期,说到底正是对这一措施可能引来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场的期盼。
A股引资之路,实际上在郭树清任期内就已大刀阔斧地进行。当时A股行情低迷,融资却依旧如火如荼,市场水位迅速下降,在其中扑腾的大鱼小鱼均不免感到危机。扩大QFII额度、增加RQFII品种、设想引入401K条款,甚至动过社保基金入市的念头,无奈措施一时都落在虚处,IPO和再融资却实实在在地停不下来。如此,A股市场形成恶性循环,最终IPO被迫暂时停止。
沪港通无疑可以让渴望资金进场的A股市场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因而其对AH大盘股中A股股价的推动,与AH港股中的绩差股股价的推动,都是一样地,那就是都在迎合“未来”资金的口味。不过,就本周的实施情况,看起来似乎却没有预期中那么“有用”,“见光死”走势较为明显。只是凡事还须看长远些,沪港通若能细水长流,更重要的是存在各种“改造”A股目前乱象的力量,这对投资者生存环境的逐步净化,裨益匪浅。笔者一贯认为,A股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才是这个市场最大的利好。
“注册制”这几年也常被市场人士挂在嘴边。与其他领域一样,A股专家也常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喜好。注册制因官方的定调,属于板上钉钉的事情,因而将之解释为包治A股疑难杂症的也就大有人在。笔者却觉得在A股市场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改变之前,推出这一举措都将是A股的灾难。就像史上最严的限炒新令对新股炒作抑制作用有限一样,注册制如果把握不好,在一个“诚信”和“法治”长年疲软不堪的市场里,不顾一切地硬上马,无疑将是一次打开潘多拉盒子的行为,务须慎之又慎。
所以,周五券商板块疯涨,如果是以注册制为预期,则行情持续性值得怀疑。如果是出于牛市和沪港通利好预期,则疯涨需要改为稳涨,才有长久可能。下周新股发行,资金考验还在后头,建议投资者不用追高,可见低吸纳。
前一篇:注册制提速应引起重视
后一篇:地产板块不应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