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行情改为振荡,在去年高位(沪指2444点)前蓄势整理,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成交量依然维持不降,则显示市场渐渐适应了上一台阶的量能,将这一现象判断为主力出货的少了。目前看来,我们常挂在口头上的“行情走着走着就走成了牛市”的跟随趋势的滑头思维,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A股变牛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连续7年熊市导致的“人心思涨”。这次熊市,可谓是A股证券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了。而以往熊市之所以只有三五年,最重要的是监管层“有形之手”较为清晰的“上下其手”:熊市走到了影响A股融资功能的时候,政策就会百般呵护,让行情重新走好并牛起来;当股市出现全民狂热的时候,监管层就又出台大把政策利空来挤压股市泡沫(典型的1997年十几道金牌)……A股的政策市“美誉”正是这样得来的。而本次熊市之所长达7年,一方面是监管思路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已经确立(对市场化的认识是另一回事),对市场的跌跌不休提倡“宽容忍”,让市场自己调节,监管层不想再背上“政策市”的骂名;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在近年所暴露出来的种种乱象,特别是新股发行问题,却因监管思路难改而很难摆平投融资双方的利益关系,彻底伤了投资者的心。
实际上,A股最终还是要在政策对2000点的严防死守下才慢慢盘出了底部。而政策之中就有关于新股发行问题的折中方案,即明确新股发行预期——今年只安排100家公司上市,让那些看到成千上万家排队上市的企业就晕乎的投资者恐惧的心理暂时稳定下来。至于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则继续以“拖”字诀应对。行情走到今天,脉络已经较为清晰,那就是行情必须走好,再渐渐解决市场中的乱象,而解决市场中的乱象,就等于是改革释放的红利,可以进一步激起投资者热情。虽然,以往也出现过保住了融资功能之后,市场乱象还没有解决,挤泡沫的手就已经出动的情况,但笔者觉得,这一次应该有例外,就算现在还看不到多少改变的希望。
在大的方向基本确认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择股入市的细节了。虽然各人有各人的办法,但如果是资深的投资者,相信对于一味追逐市场热点“高抛低吸”的做法当不会过于热衷,选择潜力股、然后耐心捂住,赚自己能赚到的明白钱,才是牛市操作的最佳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