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资金周二开始解冻,股市几乎以30度角的上升角度从开盘一直延续到收市,沪指一天就收复了短期的均线系统。沪港通推迟的“阴影”被一扫而光,甚至,有市场人士开始反解读出沪港通推迟“焉知非福”。对一直深怕沪港通推出导致行情“见光死”的笔者来说,倒也感觉“心有戚戚焉”。
光从表面看“沪港通”,笔者总觉得这种有限度的开放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景况,确实不好猜测。因两地制度上明显的差异,会否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所以只有开通了才能知晓。
举几个简单例子,A股有涨跌幅限制,还T+1;港股这两项均没有限制。去年以来实施T+0,取消涨跌幅限制的呼声甚嚣尘上,但A股这方面一直处于“研究”状态。偏爱投机的股民,会否因此“恋”上港股而抛弃A股?
不过,笔者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问题。A股监管层长期以来偏帮融资者以及对市场规模的世界第一念念不忘,这种思路配以常见的越位和缺位动作,让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过大。这会不会让投资者逐步逃离A股而倾向港股?则是个需要从更长远角度去思考的问题。
以经验论,尽管监管层有意淡化政策在A股市场中的影响程度,但本轮反弹行情依然是在监管层多方面的鼓动和政策呵护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在A股判断行情的因素中,“赚钱效应”其实比估值之类的更为重要。这种格局与港股通相联系的话,就是一旦A股赚钱效应没有了,A股投资者会不会就将资金“搬到”港股市场去?
可见,从“抢夺”资金的角度来看沪港通,则两市最终鹿死谁手,不好预测。毕竟,资金需要在逐利的同时考虑安全问题,也许两市谁能兼顾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平衡,谁就能获得投资者的“赞成票”。目前看来,A股只能靠行情(赚钱效应)和“靠山”(经济增长形势在全球仍独占鳌头)来吸引,而港股则以成熟市场特别是对中小投资者的强势保护而吸引理性的投资者。估计两地资金只有阶段性的流动,不可能有压倒性的优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