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情的振荡,从日K线上看一目了然。而振荡中的强势状态,也基本上一目了然。四个交易日三阴一阳,而三根阴线皆类十字星,周四创新高后的下跌对市场信心冲击最大,那根放量长上影阴线预示着调整将不可避免,然而周五的一根实体超过20个点的K线收复了三天阴线的失地,宣告了2300点的支撑力度较为牢靠。
实际上,本周的宏观数据对眼下行情的进一步发挥看起来应有所掣肘,如进出口数据、CPI和PPI数据等,但数据公布后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倒是周五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份“变异”的存贷数据基本恢复正常,一下成为市场上涨的推力,市场目前对利空有所忽视、对利好有所放大的主要心态一览无遗。而这也正是我们之前认为A股对许多影响因素时有时无的原因。
在A股,市场心态的转变,是低迷行情重拾信心的关键。研究市场心理面,意义正在于此。其实,从去年创业板为主的小盘股“革命”以来,市场的赚钱效应虽是在小范围内但却较长时间存在,习惯上我们都以上证指数作为判市的依据,因而其“不作为”掩盖了上述的实质。今年蓝筹板块将沪指从2000点附近拉起来,终于给人一种市场走好了(甚至是牛市来了)的信心支持,赚钱效应扩散使得场外资金趋之若鹜,资金的源源不断,也就使得指数的上涨“水”到渠成。
不过,时间很快来到三季末。尽管本栏觉得市场各种各样的“魔咒”属于市场炒作题材之一种(见7月12日本栏文章《魔咒》),但“魔咒”的汇集可能产生的共振提醒我们有关注的必要:一个是基金88魔咒,笔者原先认为公募基金份额与市场总市值之比已降得很低(6%左右),所以其减仓对市场影响应达不到“魔咒”水平,忽略之也无所谓。不过行情走好之后,新基金募集相对较为容易,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会随着提升,因而这种魔咒在今后可能还有重视的必要。一个是长假魔咒,时间来到9月中旬,长假避险资金和新股IPO消息均随时可能对市场造成困扰,因而提高居安思危的意识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我们从月线观察,9月份K线已经正式突破了2009年以来的高点与低点连成的大型三角形形态上轨,上升空间因而可能打开。但回试上轨支撑形成的振荡回抽,仍有可能出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