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重要数据即将公布,市场虚势迎接。上证指数在节后连续收出两根近乎十字星的抵抗阴线,获利资金似有躲开预期不好的宏观数据而退出观望的意愿,不过,市场的活跃度仍处于高温,显示假日期间股市赚钱效应扩散的力度不小(昨日本栏有过讨论),这也是这两天沪指连收长下影线K线的重要原因。
虽然市场走好已成共识,但对于未来是否是牛市,大家分歧依然较大。笔者觉得还是跟随趋势走一步算一步的策略好些,因为牛市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照以往的经验,在信心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行情走的是犹犹豫豫的样子。但这几年来却形成了另外一种习性,即行情本来走得好好的,却在做空力量集结之后就戛然而止,利空被深入挖掘出来(当然包括新股重启)。2012年12月的那次波澜壮阔的逼空行情也没例外。而这也正是后来一些市场人士对股指期货大加挞伐的原因——笔者则觉得期指设置50万元的门槛属于人为制造不公,应该尽快推出小期指,让小资金也能利用期指对冲避险功能,而不是取缔期指本身。
以“行情在犹犹豫豫中产生”的惯例,只要市场有分歧,行情就应该会在振荡中维持向上趋势。不过笔者想,这种判断与去年不少股民曾用调侃的语气哀求李大霄先生不要再看多的逻辑如出一辙——股谚云“多头不死跌势不止”,所以股民要求多头司令转胎,以便市场可以止跌。这明显是将上述股谚用“反之亦然”来使用的意思,如果当真,那基本与刻舟求剑异曲同工。所以,如果我们从“行情在犹犹豫豫中产生”而认为只要有分歧,行情就会继续,也与此同理。
实际上,近期宏观数据不佳,使得9月份存有变数。不过A股行情与各种影响行情的因素关系向来时密时疏,最关键处还在于投资者对市场氛围的看法。道理我们以前已说过,就是因为一件事可多角度加以解读。数据不好,可以实质性地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但也可以给市场带来“好”的预期,比如宏调刺激经济力度的加码。近期常见的是后一种心态,但这种心态是否还会转变,需要进一步观察。投资者眼下的关注点是,如果行情受到利空打击而下跌,却能很快复位,则放心持股就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