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限炒新令似与“市场化”相悖

(2014-01-22 10:29:22)
标签:

股票

    本为限制炒新的措施,如今却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市场化”交易的障碍。本次新股重启至今给人的感觉就是:怎一个“乱”字了得!周二深市8只新股打包上市,竟有7只新股的交易时间只有1分钟,其余时间均处于停牌状态,对交投双方来说,也许还没对盘面状况观察清楚并思考应对之策,就已经失去了动弹的机会。

  早在2012年3月份,两交易所先后出台限制炒新令,笔者就曾颇不以为然。那时交易所的限炒令可谓多管齐下,涨跌幅(深市10%、沪市除此之外还加了一档20%)、换手率(深市50%,沪市80%)都有指标,当时笔者在本专栏的文章《为何喜欢拿捏投资者》中称“‘新政’的最大成果,也许在于给中签新股者的交易带来很大的不便……因为大多数新股基本上都会触犯新政‘天条’,上市首日交易时间不到5分钟”,没想到这一次的“新政”更进一步,让首日交易“缩短”到只有1分钟,而此前上海的首只新股纽威股份还创出了开市仅仅两秒就临停的历史记录。

  实际上历史上“抑制炒新”已有监管传统(2007年就已开始),但后来市场均以不屑一顾的方式作了回应,新股上市该翻倍还会翻倍,该高换手率还是高换手率,并没见哪家公司因限炒令而回归“理性”。所以,在笔者眼里,限炒新令实际上处于经常“破产”状态。没想到,这次新股重启,监管层故伎重演,两交易所又分别出台了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的限炒令,不过细看其实还去掉了原来的换手率限制,其他的只能算大同小异,反正都是不惜牺牲市场正常投资者的利益,也要想方设法让新股炒作不顺畅。

  笔者总觉得在A股市场里,最有“市场化”精神的当属投资者,至少他们必须遵循“趋利避害”的理性精神,因为他们若不这样,就有可能在这个风险场中遭遇灭顶之灾。所以,笔者觉得A股如今走成这样,需要的是监管层自身的反思精神:20多年来为什么投资者越来越不敢沾惹所谓的蓝筹股?真的是投资者赌性很大的原因吗?为什么炒新之风总是改变不了?是投资者喜新厌旧的原因还是上市公司喜欢业绩变脸的原因?如果市场监管本身总是很不理性,却要求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这与缘木求鱼有何不同之处?即使如此侥幸求到了鱼,与市场理想中的鱼是一样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