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股有无作为是关键
(2013-11-05 11:38:54)
标签:
股票 |
如今行情在窄小的空间里整理,暂时无法形成明确的趋势。一方面是热炒了几个月的会议题材,基本处于透支状态,难以再度挖掘出新意。没有超预期,市场就难再有激情,特别是在投机占大多数的市场里更是如此,于是,观望者渐渐多起来,走势也就越来越沉闷。一方面则是本周末将公布的重要宏观数据CPI,市场预期(3.3%)并不是很好,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复苏转到这里,也就有点畏葸不前。
说真的,如今的市场格局与以前已有很大差别,差别的重点在于做空工具的不断完善:包括已经推出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以及媒体早已报道过的正在研究的个股期权。虽说这些都属于衍生工具,但他们一样对现货的波动造成很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则是长年习惯于单边做多的投资者,对于目前的市场仍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像以往那样,稍微一涨就大喊牛市来了,其实大可不必。
就原理上说,不管市场出现多么复杂的工具,投资股票成功与否最终主要是看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的质地,这也就是上市公司乃证券市场基石的原因。那些衍生工具,最早主要是提供给投机者使用的。虽然后来由此而“衍生”出很多新的交易方式,比如对冲交易、套利交易等等,但作为投资者,只要将精力投入到对上市公司的深入研究上,并选择适当的时机买入,赚钱也并非是件很难的事情。巴菲特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当然,目前A股最主要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基石”上面,这是另一个话题,在此不展开。基石不稳,导致的就是投资者无所适从,最终被逼只能在投机或者离场中艰难选择,可以简单的事情也因此变得异常复杂。
回到市场。创业板短期的弱势,暂时对市场的影响仍难以忽视。也许,只有在其热度降低到大家转移注意力之后,才能对其忽略不计。而指标股能否抢过话语权,目前仍处于角力阶段,需要好好观察。近期“两桶油”连拉阳线,量能也有所放大,虽然周一显得有心无力,但其会否再次担当7月份“救市”的角色,是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