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中的“二八大合唱”看来似乎露出点端倪。不过,在行情还没有突破上面的重重压力之前,“合唱”的协调仍将需要一个过程。周二的振荡整理在日线或者周线的级别上显示了较明显的强势,但如果从月线上观察,则指数并未真正走出2008年以来的熊市低迷格局,目前月均线系统仍属于空头排列,长期的下降趋势线,则已经运行到了2500点附近。
以经验论,A股历来形成的投机习性,使得市场要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基本上都从新股次新股的走强并最终炙手可热开始,这主要在于新股募资不久,新项目上马在几年内将发挥效力,而刚刚经过规范过的资产运作也相对健康合规,业绩不至于迅速“变脸”。今年以来创业板的连续走牛,并领先于全球所有股指,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应该正在这里。2009年恢复IPO之后所发行的新股,基本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主,他们今年以来的奋勇争先,孤军突进,虽然如今感觉有点过于冒险,但只要他们红旗不倒,按照此前我们提到过的A股“同向波动率”的特点,市场有可能渐渐地由点带面,最终形成本栏所期盼的“大合唱”。
不过,A股“大合唱”迟迟不来。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经济复苏确实不如预期;另一方面则是衍生交易工具不断推出,使得市场的交易格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今,通过一些新型的交易安排,不少机构投资者不需要一波牛市行情也可以完成年度的“赚钱指标”。像以往那样,机构们每年都要发动一两波像样行情,以便完成赚钱指标的旧日历,或许就此翻过,所谓“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规律,也可能已经不合A股如今的时宜。
这种交易格局,在光大证券乌龙事件之前,市场也许只是停留在猜测层面。乌龙事件发生之后,倒是揭开了冰山一角,令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而这个事件,也许还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何这么多年来A股可以不顾外围股市走牛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而独自顽固地走在熊市路上的现象了。
只是如此一来,就苦了那些惟有做多股票才能获利的中小投资者了。等待一波牛市行情,也就成了A股沉沦多年之后中小投资者最终的期盼。笔者相信,人为的操控或许可以减缓或扭曲市场的走势,但最终将无法阻挡趋势的形成。所以,“二八大合唱”短期内或许不着调,但总有一天会展现其应有的气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