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梦想

(2013-05-19 23:49:55)
标签:

杂谈

股市最原始的功能是为融资者和投资者搭建一个投融资平台,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说白了就是投资者出钱融资者(上市公司)出力,共同将企业做大做强,然后一起分享“硕果”,这些应该是双方最为本色的“梦想”。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并“异化”,虽然这种基本的功能并未改变,但其实现目标的难度却越来越大,分享上市公司“硕果”之说,似乎成了投资者一厢情愿的“梦想”。
  其实,当A股定位于“为……服务”的观念没有改变之前,其偏离正轨的命运,已是注定了的。因为这一定位说明,“为”字后面的主体将是市场发展的重点,其处于“刀俎”地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投资者则不免要沦为“鱼肉”。在“为国企解困服务”大行其道之时,大量国企剥离亏损资产扮靓上市、或者将一些资产捆绑上市,在上市成功之后,再利用这个融资平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些企业摧毁股东价值的能力可谓一流(虽然国企是大股东,不过因为包装的原因,加上溢价发行,因而最主要摧毁的是投资者的梦想),在不断融资之后,走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道路。
  虽然如今“为……服务”的提法似乎不见了,但其流弊并没有肃清。暂停IPO之前的那轮疯狂融资,还是隐约闪烁着“为经济转型服务”的影子,大量打着新兴企业旗号的公司踏破了IPO的门槛,虽然监管层最终以“财务大检查”的名义,行“吓退一批、分流一批”之实,但IPO门前的队伍依然未见消散。市场“进化”到现在这种情形,在“融资者”的眼里,投资者的位置究竟被摆在哪个地方,实在不好判断。以笔者观察,对这些“有条件要上市,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市”的融资者来说,上市似乎只是意味着本需要辛苦积攒还不一定有的未来财富今朝可以兑现,至于投资者购买那个虚无缥缈的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值”之后,公司是否还能茁壮成长,抑或是从此开始“摧毁股东价值”,都是下回分解的事。
  作为投资者进入股市,最大的梦想当然是为了赚钱,而不单单是支持上市公司发展,更不是为了亏损。但赚钱需要上市公司健康成长(从最为基本的原理出发)并真心实意回馈投资者,不过,上市公司健康成长受许多因素影响。笔者觉得,市场导向是最为重要的。
  监管层作为市场不可或缺的裁判员,其本色应是维持市场的公平正义,而不是相反。总是偏向于融资者,让他们为所欲为地实现不一定合理的“梦想”,投资者的噩梦就只能永远挥之不去。如今A股的现状是,由于多年来造成了融资者的特殊地位,如何切实保护弱势的投资者,让他们也能实现其卑微的“梦想”,已成为目前A股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的监督体系,而不是眼下的行政性为主导的监管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