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是走出来的
(2012-07-10 21:52:01)
标签:
股票 |
股市跌跌不休,年内的2132点低位一下子又闪现在投资者眼前。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曾经抒情的“钻石底”预断昨日被“多事者”演绎成一则笑话:大霄同志的普通话不太好,其实他想说2132点是“暂时底”,结果大家都听成了“钻石底”……于是,钻石底还是暂时底一下子成为昨日网络火热的标题。
回答这一问题很难,也没必要。市场的低迷,并非如今才开始,其实已经走了三五个年头,期间虽有结构性行情出现,但总体上是越走越没信心,加上管理层在政策上依然倾向于为融资而融资,为规模而规模,未能顺应(股)民意,未能建设“三公”精神,投资者只得重提“远离毒品远离股市”。融资的疯狂不绝,股民的被迫离去,股指也就只有下跌一途可走。
近段上证指数在2453点见顶后构筑了一个标准通道一路下行,至昨日仍未见止跌迹象。由于股市长期低迷,被套股民只得渐渐地将A股市场当作“娱乐场所”,不仅职业股民“上班”以打牌、下棋为乐,一些尚有文学情怀的股民也不断有“文学佳作”面世,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似乎正彰显着“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的“真谛”。
不过,调侃归调侃,A股却继续在“即使利好也麻木”(见本栏6月27日文章)中一路沉沦下去。过往下跌的理由,虽然纷纷消除,但投资者却养成了以放大镜看待利空的习惯,市场于是表现出来的,就是涨难跌易了。
其实,在正常的市场中,对于利空和利好的理解,并没有完全难以逾越的鸿沟,因为股谚还有“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出现见光死”之说。在这里,我们以CPI、PPI等宏观数据的下滑作为例证,分析一下。
一般来说,市场对于利好利空的反应,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笔者想,如果是在去年这个时候,CPI下滑到同比涨2.2%、PPI还同比下降2.1%,那绝对属于特大利好,因为那时候物价飞奔,有如脱缰的野马,宏调的目标,对准了过热的经济,且采取的措施,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效果不是很明显;然而到了眼下,这样的数据却变成了经济陷入衰退的有力佐证,冲击着悲观的投资者有些恐慌的内心。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用所谓“炒股炒的是未来”套进来,则宏观经济数据的过分难看,其实正好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强势政府介入的可能,而政府“有形之手”的介入,将令经济原有的运行轨道难以为继。作为经济领先指标的股市一般都会先于经济见底。这样一来,利空实际上已经转向了“利好”。
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在市场跌势未止的情况下,其实去讨论钻石底还是暂时底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对于具体点位的预测更是毫无意义甚至有误导之嫌。底部是走出来的,判断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之前强调过几次的“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