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词”消愁愁更愁

(2012-06-29 20:10:39)
标签:

股票

   七连跌的上证指数在周五终于出现了一次稍微有点力度的反弹,让市场悲观的气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细想之下,这个时间节点却正好是2012年股市上半场的收官阶段,机构投资者多少都要粉饰一下橱窗,这一需求也就让机构较为集中的股票有了涨升的动力,并带动上证指数强于深市。关键问题在于,过了这一节点,反弹的势头还能否持续?
   周五几近光头光脚的阳K线覆盖了周四的阴K线,乍看起来确实很强,但有所放大的成交量却仍离走势转强较为遥远。以近期盘面给人萎靡不振的感觉来看,7月份的行情可能还是让人不敢过分乐观。尽管我们可以用“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股谚给自己打气,管理层也总不时抛出有利于市场的看法,但毕竟这些东西与实质性的“利空”(圈钱制度难以改变)相比,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股市自2009年以来,几乎就是没娘的孩子——只有跌(爹)。最大的问题,在于股市制度的走偏。随着创业板的到来,股市慢慢演变成“集富”而不是“创富”的场所,集富者基本都成了暴发户,上市公司的“创富”却总是似有若无,不少公司只是陪着投资者玩几年的送转股游戏,之后就逐步陷入困境。财富榜上因IPO的如火如荼,有如“城头变换大王旗”,今天甲上市了,成了首富;明天乙上市,首富可能就变成了乙。而走完了艰难的上市里程之后,老板变成大股东高管,兑现之后足以一世无忧,高管们多数也就以此作为终极目标,苦逼的只有股市里一级或二级市场的投资人。
    这种现象在“新政”之后还是没有多大改变,特别是对于伪装上市、造假上市的公司依然采取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传统做法”,更让苦逼的投资人看不到未来。如今股市里总是漂浮着各种各样的“谜链”,由公司、投行、保荐人到中介机构等组成了运作上市的链条,各方却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有条件的就打扮得亮亮丽丽地上,没条件的就创造条件也要风风光光地上,海普瑞、绿大地、胜景山河等等“谜链”至今也没能解开……
    看不到未来的投资者也就只能借“词”消愁,最近有投资者填了一首《沁园春·A股》,这样描写中国股市:“千点狂泻,万股折腰。望沪深两市,一地鸡毛。新股破发,小非狂逃,天量融资,公司业绩难提高。慢牛倒,看绿盘熊市,分外萧条。买盘如此稀少,引改革根基在动摇,笑新老散户,犹盼利好。筹资抄底,又被套牢。俱完矣,看账面金额,只剩零钞……”
   正因为这样的现实,笔者至今无法改变A股只有投机价值的看法,即使未来A股能够掀起牛市行情,但只要“坑爹”的制度没有改变,10年零涨幅的故事就将继续上演。这是交易A股的大战略,在这个战略之下,只要单个市场日成交可以放大到1000亿元以上,就可以考虑进场分享“投机盛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