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见放量不参与

(2012-06-20 21:29:39)
标签:

股票

     刚刚有所企稳的股市,又因端午节假期来临而无法保持“强势”。这虽然是个短假期,但在外围动荡不安,国内经济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交易者宁愿放弃可能赚钱的机会,也不愿意让“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谚语应验在自己身上。正因为这样,眼下行情就只有陷入“低迷复低迷”的恶性循环之中。作为投机者,在跌下来就总也无力爬起来的市道中,除了采取“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放量不参与”的消极态度,实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从技术的角度,股市交易讲究的“价量时空”,是一切交易者判断能否参与市场交易的基础,其中“量为价之先”更是参与者最耳熟能详的常识。没有量能的放大,再天花乱坠的“利好”,也只能是“无效”的利好。目前A股在时空方面,基本可以认为属于具有吸引力的时空,但萎缩的量能,却多次反复证明,这个市场的行情,离走好还比较遥远。
    本月初A股因外围希腊问题风云突变引发全球资本市场下跌而出现暴跌,然而当外围股市包括风暴中心的希腊股市随后纷纷反弹收复失地,国内港股和台股也都构筑了新的上升通道,相继越过月初下跌的位置(月线翻红)时,A股却仍陷在破位下跌后的低位中作奄奄一息状。这一次,A股又将“国际主义”发挥过头:世界各地的利空,都可以将A股冲击得七零八落;世界各地的利好,则基本与A股无关。此前的美债危机、日本地震等等,都成为这一观点的有力论据。
    这说明什么问题?这只能说明A股市场若不思改变可能很快走到尽头,因为这样的畸形表现空前绝后,应属另一种“罕见”。是市场机制出现了问题?还是只是市场短期信心丧失的现象?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笔者觉得应该是前者的问题。眼下管理层依然在务虚的口号之下,行着帮忙筹资者抢掠市场投资者手里有限资金之实,至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基本失效的事实,管理层似乎继续熟视无睹。本应全赢的市场,如今已蜕变成了多方皆赢而投资者长年独亏的“赌场”,一旦这个独亏的一方不再参与,不知道现在的赢方中谁会沦为A股的下一个独亏者?
    其实,股市如果以上市家数、融资规模作为政绩标尺,也许跟以GDP马首是瞻的政绩标尺异曲同工,后者可以不惜牺牲环境、或者“吃狗屎”的经济学原理来增加无效却亮丽得惊人的GDP;前者也可以不惜牺牲市场的“三公”原则,巧取豪夺投资者手里有限的资金来满足无穷无尽的“企业家”们的投资饥渴症,A股市场将作为最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变成了不用还本付息、可以无穷无尽合法集资的场所。
    这种玩法如果没有丝毫的扭转,那么就注定了市场将“没有最低迷,只有更低迷”。低迷的市场没有多少机会,做多只会错多。而要应对如此低迷的市场,只有守住“不见放量不参与”的信条,才不至于后悔不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