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谚云:五穷六绝七翻身。五一假期过后行情的表现却让不少投资者开始怀疑这句谚语的可信度,随着“牛市来了”的乐观叫声渐渐响成一片,希望沉沦太久的股市重新走强,似乎已成了投资者空前强烈的一种愿望。
先不说这种愿望的可能性。实际上,“五穷六绝七翻身”这话是从香港市场传过来的,据说这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经济分析员在参考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之后而得出的结论:港股每年的5月都跌,到了6月更大跌,只有到了7月,股市就起死回生了。这个“预言”发表之后数年还真继续出现这种现象,使得当时不少小股民都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然而,笔者统计从2002年至今10年恒生指数的涨跌情况,5月份指数是6跌4涨,6月份则是3跌7涨,可见这种历史上曾赫赫有名的规律似乎并不存在。
A股投资者对这个谚语也是耳熟能详,但A股是不是有这种规律?也以最近10年走势看,2002年以来的5月份也是6跌4涨,6月份5跌5涨,7月份也是5跌5涨,涨跌可谓势均力敌,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感。
也许,正如技术派人士常常宣称的那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指标,其成功率是与运用该指标的人数多寡成反比的。从博弈角度看,如果5月下跌规律不断出现,当然就会有人以各种方式来打“提前量”,也就是逆势而行,比如于5月之前提前将股票脱手,于7月之前提前买回股票。这样的高抛低吸可以赚取不错的差价。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先知先觉”用这样的方式去操作,市场的下跌和上涨就会提前,结果将导致“五穷六绝”渐渐失灵。
其实,A股此前也有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且也颇“灵验”。但随着越来越多机构的加盟,屡试不爽的“规律”就越来越不明显了。我们常说的套利模式,跟这个道理基本是一样的,当市场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的时候,“先知先觉”者就会进入套利,随着越来越多套利者的操作,无风险机会就不再存在。由此看来,即使在历史上曾经“屡试不爽”的股谚,现时也不一定有多大的可信度。
五一节后A股行情的走强,与管理层诸多政策鼓励有关,但就此高呼“牛市来了”,也不免过与激情。去年本栏就一直认为以A股市场上涨与下跌的概率而言,“值博率”是很高的,但期间股市的惊涛骇浪,依然让人无法承受,忽上忽下的走势,让人常有晕船的感觉。目前市场仍在底部构筑阶段,反复在所难免,即使对后市万分看好,也不应该急在一时,但市场回调时不要被那跌势所吓倒,敢于大胆吸纳,则应是投资者具有的基本素质。至于期望中的“牛市”,还是先一步一步地看去的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