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预期与现实出现偏差
(2012-04-13 19:54:51)
周五宏观数据8.1%远低于市场预期,第一季度的GDP创出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虽然笔者认为降GDP就长期而言应属于利好,短期来说则应属利空,特别是超出预期的下降(市场预期为8.4%)。不过,由于行情在清明节后已然启动,市场情绪很快就被可能降准的“乐观预期”所笼罩。
说是长期利好,是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原来那种掠夺式的增长方式已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不仅原来所凭借的增长条件,比如人口红利、资源低廉、环境污染无成本,而且需求(包括内需外需)也均陷入低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历史也证明,高增长达到一定阶段,转型成功与否将决定国家能否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当然,经济由贫穷到小康,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容易做到。再由小康到富裕,则只有极少数国家可以做到。而第二阶段的增长,靠的已经不是速度,而是质量。
其实,政府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早有清醒认识。如果没记错,早在15年前就有这种提法了,至今却似乎还处于提倡阶段,这似乎有点“说一套做一套”的味道,不过“转变”难度之大,由此也可见一斑。只是,如果这一次动了真格的,则行情热点的转型,也可能是不容置疑的。
之所以说是短期利空,除了其跌幅超出预期,还有就是印证了此前市场关于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的预期。而目前引发国内高通胀的许多因素未除,外围美国的QE3尚举棋不定,让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只得慎之又慎,决策的难度和决策的滞后,对微观经济来说,可能带来不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弊端,让市场产生更多的振荡。而眼下强烈降准的预期,其实也存在极大的变数,这种变数对市场情绪的影响,3月份我们已经深深领教。
撇开宏观面的难题,光从A股市场的走势看,则乐观看后市是正常的反应,即使短期股指可能会因有所超买而回档。市场情绪近期的迅速变化,似乎主要是围绕市场的技术走势展开,虽然宏观面、外围市场的变化都会影响市场,但那些因素与其说总是被当做市场涨跌的解释工具,毋宁说是行情起落的“挡箭牌”。真正影响行情的,依然是管理层推行“新政”的决心和效果。此前本栏就认为“新政”四处碰壁,几乎全线“惨遭败绩”,但只要管理层“三把火”还在继续烧,市场就总有转好的希望。
辩证地看,任何事物都可一分为二,解释行情的许多因素亦然,本周五的GDP问题更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过,解释归解释,投资人需要时刻做好准备的是,当预期遇上了别样的现实时应该采取何种应对策略,这是最为重要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