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蓝筹变成炒作概念

(2012-02-24 19:49:13)
标签:

股票

    对于参与股市的人来说,价值投资并非一个深不可测的概念,更非高不可攀的操作手段。但价值投资之于A股,似乎在很长的时期里都缺乏广泛的基础,其原因说来话长。笔者一直认为,蓝筹种种的似是而非,是A股价值投资严重匮乏的原因之一,并非因为A股投资者“性喜投机”或者“有眼无珠”。
    其实,股市开始之初,由于市场属于新鲜事物(建国后),其建立起来所凭借的都是成熟的资本市场的经验,所以投资者参与交易基本以业绩为依归,新股的发行也都中规中矩。但当交易的“赚钱效应”扩散之后,面对全社会投资意识的迅速觉醒,股票就不断地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于是股票基本成了“筹码”,被“击鼓传花”般地炒作着。
    1998年掀起的重组风,不断上演“乌鸡变凤凰”的闹剧(许多上市公司一直在乌鸡和凤凰间摆动,重组之后也许真的凤凰了一阵子,但不久又变成乌鸡,需要再重组),重组也成了一大批投资公司的赚钱法宝,资本运营也自那之后横行市场多年,至今余韵袅袅。而蓝筹股,除了成为“熊市”里面“跌时重质”的防守型筹码,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盘子太大,涨跌动作迟缓,难以成为市场主流。
     虽然投资者都明白“买股买的是未来”,炒作绩差股重组看重的可能也是其重组后一飞冲天的业绩,但大多数情况下,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却成了善于忽悠的资本运作者的“忠实听众”,人家一边充满激情地讲着“美丽的童话”,一边一看股价高涨,即刻就溜之大吉。大多数投资者只有等到一轮炒作完毕,才明白那故事实属虚构,但当已上。
     这种状况直到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得到大力发展之后才有所改善,2003年就曾经有过一波蓝筹股的“雄起”行情。但是好景不长,之后的投资理念,依然在绩优和成长之间徘徊,前者以蓝筹股为主,后者以小盘股为主,多数情况下,投机性较强的成长股还是战胜了绩优股。
    蓝筹股没法从那时起夺回江湖地位,让市场回归价值投资主流,原因很多:首先是蓝筹股大多不仅属于铁公鸡,而且向市场索取(再融资)无度。当管理层将分红与再融资联系起来,他们就用“分1元融10元”的对策糊弄。其次是蓝筹股大多也走着从“蓝筹-绩优-绩差-亏损”的老路,其风险实际上比已经烂掉的ST公司反而大得多。还有就是许多所谓的蓝筹公司并非靠着经营者努力经营拼来的结果,而是靠着政策垄断形成的高利润,一旦政策断奶,就会寸步难行。
    如今管理层似乎动了真格地要扭转A股的这种投机痼疾,这可以算是监管理念进步的一种标志。但笔者认为,如同眼下炙手可热的幸福指数一样,由于幸福是种心理体验,并非只以物质衡量,因此量化起来很难,提升也就绝非易事。倡导价值投资,对于预期高于已知的股市,也就需要上市公司拿出真正的“蓝筹行为”,让蓝筹形象深入人心,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将蓝筹作为一个炒作的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