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抽水机” 市场水源不足
(2012-01-13 18:32:40)
报载,本月以来已先后有岳阳林纸、珠江啤酒等1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各自的增发方案,增发股份总量约15.38亿股、拟募资总额约165.33亿元,仅西北化工的增发规模便达到39.67亿元。此外,格力电器的1.9亿股公开增发(总计32.6亿元)昨日开始申购,南车9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获过会,刚开年新股IPO上会已近30家,而最新的年前创业板IPO公司飞利信的发行市盈率仍保持37.5倍,“三高”现象似乎难有实质性改变。
股市刚刚有所反弹,股民的“投机盛宴”尚未开席,上市公司的“提款者”角色就立即表露狰狞面目,他们个个开着狮子口,以貔貅作榜样,准备吞吃市场上剩下的森森白骨。其急迫的心情和迅雷不及掩耳之行动,让刚刚准备入座者不免“狼奔豕突”。昨日行情一下子急转直下,虽勉强守住30日均线,但强势整理的格局似乎有点hold不住了。
看来虽有新政“夯底”,股民心中还是没底,对于供求关系的失衡状态更是习惯性地以恐慌心态对待。作为管理层,市场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持续地进行双向扩容,同时行情可以相对稳定,不要暴涨,也不要暴跌。对于股民的保护,则如果其投入的资金能够靠着分红就战胜CPI,获得比银行存款好些的收益,就算是伟大的成就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近期的纠偏政策,似有从分红和“引水”入手的意味。但所提倡的分红,最怕的还是上市公司的应付手段可以千方百计,比如阳奉阴违——他们最习惯的方法就是分一拿十,分红1个亿,同时推出增发方案拿回10个亿。至于资金扩容,似乎属于“远水”(养老金)的多,“近水”(大股东增持)则难以持续,因而也就只能希冀通过“中”字辈的登高一呼让应者云集,启动行情来吸引社会资金。然而终究是祥云未集,歪风先来,搞得行情似乎要很快一吹两散的样子。
而制度的建设特别是IPO制度能否“推倒重来”,是当下投资人最为关切的重中之重,但管理者对此似乎有点想“避重就轻”。虽然IPO制度的纠偏确实是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但当制度走偏,还让其继续在偏道上狂奔,将整个市场拖入泥沼后才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捞回来,搞得市场面目全非,投资人重起信心谈何容易?
由于目前市场的“水源”有限,而“抽水机”无限,想配股增发再融资的,想申请IPO的,即使以目前的速度,估计10年后也难以穷尽,更何况还有数不胜数的造假者穿梭其中?如果制度上不能让融资加以节制且融资效果凸显,并对造假者大刑伺候,估计即使侥幸引来了新“水源”,也只不过杯水车薪而已。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