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板会否步人后尘

(2012-01-06 19:19:28)
标签:

股票

    新年事事新。开门阿红没来,来了阿黑,而且是“大黑”,算是新事;IPO没有像市场预期那样有所放缓,反还有加速迹象,也算新事;周五3只新股同时挂牌,上市第一天全部也“黑”,即使有一只发行市盈率只有17.6倍的利君股份也不能幸免,跌了16.88%,也算一件新事。不新的,也许只有股市继续下跌、又创调整新低算是旧样子了。
    虽然这三只新股的上市地是中小企业板而不是创业板,但创业板的崩盘式下跌还是难辞其咎。新年第一周虽然只有三个交易日,但创业板指最大跌幅高达12.63%,日均最大跌幅4.21%,这种惨烈的跌法史上虽有,但较罕见,何况这是在历史最低位上发生的事情。
    这也许只能说明市场对于创业板的失望情绪达到了极致。而这种失望情绪并不能用“非理性”来加以谴责就算完事,实际上,笔者反而觉得这是投资者转向理性的表现。
    从一开始,创业板左看右看都像个怪胎,从第一批新公司开始,似乎就与“创业”相去甚远,倒与所谓的主板有些关联,只是发行股本超小而已。后来越走越远,创业板似乎无所不包,股本也不再迷你,而且不少公司的业务多停留在“概念”包装层面。大家所希冀的创新制度、创业成长之类的,也慢慢地变成了“良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
    制度缺少创新倒也罢了,新股发行制度的“助纣为虐”更让创业板长期上演着融资者疯狂搜刮投资人财富的闹剧。而大量超募资金被乱用,大量高管一俟公司上市,立马辞职,等待股权套现,管理层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今并未采取有效对策。于是“创业”变成了“集富”,多数企业将上市当成了终点而不是新的起点。即使“三高”发行后跌破发行价曾被管理层自诩为“市场化”的丰硕成果,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今已牵连到了主板。
    至于创业板成长性的问题,虽然可以解释为跟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小公司在好的经济环境里只要敢打敢拼,成长起来肯定比大公司快得多,所谓“船小好调头”是也;而大环境一旦恶劣,其业绩下滑起来也会速度惊人——但问题是,究竟其中有多少属于受经济环境影响的“天灾”问题,多少属于公司自身经营的“人祸”问题?
    以目前的发展趋势,A股的创业板会不会步许多成熟证券市场的后尘,最后成为弃之可惜留着无味的“鸡肋板”,还真是难说。由于A股市场长期以来对违法和违规上市公司的过度宽容,创业板成功的难度预计将更甚。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创业板本来就意味着许许多多让投资人可能难以理解的新东西,如今又放在了一个如此不规范的市场,如果贸贸然地参与,也许坊间所说的“高风险高收益”,最后就剩了前三个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