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用错了——《语文月刊》2018年第2期
(2018-03-02 19:18:18)“一丝不苟”用错了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2017年9月26日出版的《语文报》(高中版)第8版刊登了巩高峰的文章《等待那只手》(选自《感动中学生的微型小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用右手理了理头发,那烟灰色的头发其实不乱,一直一丝不苟的。”这里以“一丝不苟”形容“头发”,显然是用错了“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是个成语,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苟:苟且,马虎。“一丝不苟”,即一点都不马虎,做事严格认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之为“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常见,如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刘心武《班主任》:“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可见,“一丝不苟”是用来形容人做事态度的。而上述文章用“一丝不苟”来形容“头发”一根“不乱”,无疑是不合语境的。
注:此文发表在《语文月刊》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