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俯拾即是”?“比比皆是”!——《现代写作》2016年第12期

(2016-05-23 16:37:44)

 

“俯拾即是”?“比比皆是”!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胡礼湘

 

2015年第9期《语文报》(高中版)综合版转发了刘源的《读书三境》(摘自《光明日报》),此文结尾有这样几句话: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书的类型越来越多,书的外延越来越广,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读书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当今世上追求藏书时尚者颇多,毕生致力于阅读者甚少。走马观花借书纳闲者俯拾即是,真正品出书味、读出书情者寥寥无几。

笔者以为,其中的“俯拾即是”用错了,应改为“比比皆是”。

翻检工具书及相关文献便知,俯拾即是和“比比皆是”都是常用成语,两者虽意思相近,但词义和用法并不相同。

 俯拾即是,语本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词义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显然,使用俯拾即是要注意两点:一是使用对象,必须是某类物品;二是表意重点,强调很多且容易得到。用例如:“树林里蘑菇多极了,俯拾即是”(《汉语成语词典》例句),这些名文是俯拾即是的(鲁迅《准风月谈·滑稽例解》),张开眼来就是材料,真所谓俯拾即是’”(叶圣陶《倪焕之》三),这类事情太多了,俯拾皆是,你们怕是登不过来哟《当代》1981年第3)等等,可谓无一例外。

“比比皆是”,即到处都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语出《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比是也。”用例如:“在中关村,像他这样年轻而又有市场销售经验的高科技人才比比皆是”(《汉语成语词典》例句),“连岁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红楼梦》第二回),古书简奥,文义难明,后人不晓,率臆增益,致失其真,比比皆是(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例》)等等。可见,使用比比皆是在使用对象上没有限制,可形容某类物,也可形容某类人;在表意重点上只是强调很多,并没有其它含义。

回头再看开头的引文,作者说“走马观花借书纳闲者俯拾即是”本意何在?联系前后语境,显然是强调“走马观花借书纳闲”这类人很多,与“真正品出书味、读出书情者寥寥无几”形成对照。故此,还是改“俯拾即是”为“比比皆是”为好。

 

注:此文发表在《现代写作》2016年第12期。(2016-05-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