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字千里”好
(2015-01-27 16:57:56)
标签:
股票 |
还是“一字千里”好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选录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该文最后一段原本是这样的: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见2006年11月第2版,2013年5月安徽第13次印刷)
而同版不同次印刷的新教材却将这段文字作了如下改动: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见2006年11月第2版,2014年7月安徽第15次印刷)
两相比较,新教材将原文中的“一字千里”改成了“一字千金”。试问这样的改动好吗?笔者以为弄巧成拙了。
“一字千金”,即一字值千金。原指增减一字,赏赐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人用它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如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序》:“汉臣之笔墨泉海,陈其令名;秦相之一字千金,叙其嘉应。”也有用它形容书法价值珍贵的,如唐·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很显然,“一字千金”作为成语是肯定诗文或书法有极高价值的。而林先生文章的结尾所说的是“木叶”与“树叶”的差别,此“差别”与彼“价值”风马牛不相及,岂能以“一字千金”来形容之?
“一字千里”,《现代汉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均未收录,可见它是林先生的新造词。此词虽不是成语,但表意还是明确的:它极容易让人想到“一字差千里”或“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其意就是相差一个字,意思却差得很远。再看林先生文章的结尾:前一句以“不过”说“木叶”与“树叶”字面上仅有“一字之差”,后一句以“然而”“几乎”说“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的领域相去甚远。为了强调这种差别很大,作者使用“一字千里”无疑是切合语境的。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最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4月第2版,2014年5月第17次印刷)仍用“一字千里”概括林文最后一段的内容:“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见第83页)这是不是也是对林文使用“一字千里”的正确性的认可?
综上所述,“一字千金”与“一字千里”也仅有一字之差,但在强调差别之大时,还是使用“一字千里”为好。
注:此文发表在《语文学习》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