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2013-05-31 10:58:02)
标签:
教育生活记录 |
分类: 教余留存-敝帚自珍 |
梁实秋
轮廓 愕然 两盅 怅惘 宣泄 胡诌 斑斓 撇嘴 淘汰 鼾声
稀稀拉拉 有板有眼 有棱有角 敷敷衍衍 滔滔不绝 按捺不住 眉飞色舞
一字不苟 琅琅上口 开门见山 掷地有声 掏心挖肝 一针见血 引人入胜
迎刃而解 兜圈子
了解作者:
梁实秋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被尊为散文一代宗师。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起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他的散文小品集《雅舍小品》卓有声名。
文章内容结构:
第1节
1、叙述的方式,难忘的原因:
用倒叙的方式,开门见山地点出文章记述的对象。用两个“最”字表明了难忘老师的原因。
2、给我们写作的启发:开头短促有力,并留有悬念。
第2-11节
1、说说作者难忘老师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老师的哪些地方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这位徐老师让学生受益很多,表现在哪里?
最后一段:
课文最后一段是如何加强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的?抓一些重点词语加以说明。
总结老师的形象:
徐锦澄老师是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很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形象。
问题设计:
一、为什么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绰号老虎,肖像怪异、笑容可怕、习惯不良。
2、对待课堂的态度与其他截然不同。
3、因为自己热爱国文,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因而自己得到了老师很特别的教导。
二、徐老师对待教学除了第三节内容里的“凶”“绷着脸”这些特别之处外,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不同一般,不是奉行故事。
1、自己编教材,油印分发,内容上新旧兼收,思想开通。——提高了我对于国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咬牙切齿,一字不苟,有情感,有气势。——帮我们更好地理会了文章和好文章的标准。
3、批改作文,大勾大抹,改后之文有力度,见筋骨。——形成了作者文章语言简练,硬朗挺拔之气。
三、作者从徐老师的身上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知识:
该转——硬转; 该接——硬接。 起笔——突兀矫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引人入胜。
说理——难分难解处、来一个譬喻。
四、以规定句式,用一句话概括徐老师的形象:
徐先生:虽然外貌 性情 但是 职业 学生。
五、说说作者对先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