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肯的鼻子》读后感  学生练笔展示

(2012-03-12 18:42:39)
标签:

校园

分类: 学子文存—成长见证
《林肯的鼻子》读后感
2011年高一年级5班谢成成

    看了《林肯的鼻子》,我所感受到的,是东方与西方在某些方面的差异。
    文 章中,西方人升国旗的旗手只有7人组成的一个小队,队里还有演奏乐器的,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就跟在了国旗后面,整个仪式既不威武也不雄壮,甚至可以用随 便来形容。而在中国的升旗仪式上,不得身着便装,升旗手们也有几个方阵,步伐整齐划一,不可出任何差错。升旗手进场时,广播里也演奏着振奋人心的国歌,全 体人员也必须神情肃穆,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尊重国旗,一系列的规定,似乎仪式都变成了形式。
    仔细想来,西方国家升国旗的方式也并无不妥之处,松散的队伍,不威武雄壮的升旗仪式,并不能代表他们不爱国,相反的,中国的升旗仪式也不能说明爱国意识高到了什么程度,爱国、尊重国旗是在心里的,外在的形式只能体现不同的对礼节、规定的遵守程度。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中国的升旗仪式,只是相比之下,感到文中所述的美国士兵的升旗仪式多了几分自由洒脱。
    东方与西方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升国旗上,西方人与中国人对名人的态度的差异也值得我们思考。
    在《林肯的鼻子》中,一位妇女说:“……林肯在生活中就是个无赖。”听到这里,不禁暗暗赞叹。我喜欢她的直言不讳,我喜欢她对名我平民化的态度,暂且不谈林肯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无赖,重在她能够也敢于表达自己对名人甚至是政治权威的评价,公允的话语中褒贬互见。
    可 是在中国呢?一大堆的伟人圣贤,人们对他们里里外外崇拜了个遍,只要是被尊为什么权威,人们就只有唯命是从的份了。他们从头到脚只有被夸的东西,甚至被赋 予神化的色彩。很少有人敢大胆地站出来告诉其它人:“我认为他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人无完人”,这个成语只有在老师劝诫学生要不断进步时才会用到。在 社会上,它却少见了踪影,或许,它是被人们选择性地暂时遗忘了的吧。
    关于林肯的鼻子可不可以摸,我想到的是中国人对伟人敬畏的态度,看到的是西方人对“自由、平等、博爱”这一精神的真正理解与践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