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首先这个标题我自己不满意,偶尔一次为之不为过,另外我觉得这个要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而定.
先来说说我的家庭吧,我是全职,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点基本上都是围着孩子或者是家务打转的,对我来说,能够有自己的时间静一静非常有助于我的身心健康,我需要在每晚睡前读一读小说,思考人生,为第二天的辛苦劳作建立内心的力量. 前几天妈妈来了,因为我怀二胎预产期到了,时而宫缩,晚上即便想给儿子洗漱却有些力不能及,便让妈妈代我给儿子换尿布刷牙洗脸穿睡衣带儿子进屋睡觉. 我儿子两岁八个月,妈妈带我儿子进屋睡觉的方式就是躺在他身边一直陪到他睡着再离开,这个过程从孩子洗漱到睡着需要一个到一个半小时.我个人认为这么做是不符合我平时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作息时间的,假如我一个人带儿子九点开始洗漱,那么十点到十点半我才能下楼自己洗漱,,基本上十一点前没有自己的时间,而晚于十一点睡觉对我第二天的积极工作有着消极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我哄孩子睡着再下楼洗漱,当天就不会有自己的时间来让自己安静片刻,生活也就会在这种绝望的重复中得不到一点升华.况且我很快有老二了,如果我妈妈在身边还好,她可以帮我带一个孩子上床睡觉,如果她不在身边呢? 所以我并不想让我的儿子养成必须被家长哄睡着才离开他房间的习惯.
我想,有家长能够在身边陪孩子睡着,孩子应该会感觉幸福,安全感一定是满满的,但不是每个家庭每对父母都能做到这点,孩子能够自己入睡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优点,睡前家长可以花十五到二十分钟和孩子互动,同样也可以带给孩子幸福的感觉.这样折中,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又可以缩短这段时间让忙碌的父母抽身享受短暂的安宁.
孩子独立入睡习惯养成之前会是一个累人的训练过程, 相对于静静的躺在孩子身边和孩子说说话, 是更累人累心的. 孩子会哭, 会下床走出房间, 找各种理由不睡觉, 父母需要一遍又一遍上楼, 耐心规劝, 必要的时候还要"恶言相向",但当这个能力或者说习惯建立了之后,我认为对像我这样的家庭来说是有好处的. 母亲通过找回自己的时间为第二天带来更好的情绪做好了准备.
进而我在想,父母爱孩子,并不是希望孩子爱自己爱到离不开自己,而是要在让孩子感觉到爱的同时,培养塑造好性格好习惯,在成长中学会独立,学会处事.溺爱孩子往往比正确教育孩子省心省力,比如孩子不自己吃饭,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去喂孩子,而且可能一边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玩玩具一边喂,这样孩子顺利吃饭了,却失去了一个自己吃饭的训练机会,而另一些家长则会让孩子自己选择,要么先不吃饭等下顿再自己吃,或者立刻自己吃饭.这中间父母和孩子双方肯定都会遭受挫折感,直到相互妥协,但是正确的教育不能害怕挫折和失败.
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