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与四川云南境内的地震

(2010-05-30 10:57:02)
标签:

地震

教育

分类: 科普:地球、地质、地震

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与四川云南两省境内的地震

嵇少丞

        鲜水河断裂带是松潘-甘孜地块与羌塘地块的分界线,这条断裂带自西藏自治区的玉树向东南延伸,经四川省的甘孜、炉霍、道孚、康定、磨西,过了石棉之后转为近南北走向,并分成两支:东支叫普雄河断裂;西支叫安宁河-则木河断裂,路经西昌、普格和会理。普雄河断裂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在云南境内称之为小江断裂,小江断裂向南延伸,最后在云南省元江附近与红河断裂相交。鲜水河-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左旋走滑剪切带 (Molnar and Lyon-Caen, 1978) ,晚新生代总走滑位移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在玉树-甘孜段为78-100 km, 炉霍-康定段有60 km, 安宁河-则木河段13-15 km, 整个小江断裂带上有30 km
历史上鲜水河断裂带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例如,1923324日四川炉霍-道孚7.25级地震,炉霍全县的官署民房全部倾陷,死3000余人。道孚县死亡总数超过1500人,其中,孔色、麻孜两乡人民屋宇粮食牲畜荡然无存,压毙500余人。1955414日康定折多塘7.5级地震,地震裂缝密集成带,总长约30公里。山崖垮塌严重,飞沙走石,埋没公路,河水上涨。198112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6.9级地震,地震引起地裂缝、鼓包、滑坡、崩塌以及喷砂冒水。鲜水河断裂带上其他段历史上都发生过强震,惟独石棉地区没有强震记载,198955.3地震和2008618日的4.7级地震。唐汉军等(1995)曾在石棉县新民乡花岗岩中发现出现在16000-17000年前一次强烈古地震的遗迹,说明鲜水河断裂在石棉地区目前呈闭锁状态,有发生大震的危险。
云南省境内的小江断裂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周光全等,2003),平均水平滑移速率4 mm/s。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两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这些部位常处于闭锁状态, 剪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6级的地震,例如,150014日宜良7.5级地震 1571 99日通海6.3级地震1588618日曲江7.75级地震,1713年寻甸6.76级地震1725年万寿山6.75级地震1733年东川7.75级大地震17631230日江川6.5级地震, 178967日华宁西北7.0级地震1799年石屏宝秀7.0级地震,183396日嵩明8.0级大地震18871216日石屏7.0级地震1909511日华宁6.5级地震196625日东川6.5级地震,197014日通海7.7级地震。1500年以前小江断裂上也曾发生过许多次大地震例如1377(明洪武十年) 江川地震明星弯子沟一个村在地震陷落入湖中 (云南省江川县志) 。历史上俞元古城可能在北魏至唐代之间一次大地震中沉入抚仙湖 (见杨鸿勋,“抚仙湖水下考古勘察的初步收获”2001711<<中国文物报>>)
历史上对183396 (清道光十三年) 云南嵩明州杨林8级地震有较详细的记载。计十余州县相次厄,或裂或坟,或高者谷,或渊者陵,滇池水腾,震延千里。嵩明等州县计倒瓦草房八万七千六百二十余间,压死六千七百余人嵩明城垣倾圮过半,城乡十余座寺庙,阁亭崩颓、倒塌,五孔永剂桥摇平,锁水桥塌损,民居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庙宇、民房几全倒尽,压毙人民,地裂复合,夹死人牛。回辉村、本作村房屋除一户未倒外,余全部倒塌。罗邦村、董官营地陷成塘,地裂缝宽二至三尺,长十余丈。狗街北蛇山上南北向地裂,长约半里,东升西降,高差约三尺。鱼枝本村旁山上裂开二大缝,牛陷没,人被抛掷,城乡死伤极多宜良庙宇、民房、学宫、书院皆倒塌、城内房屋倒塌十分之七,城外更重。凤鸣村三元宫片瓦不存,一木不立,压死人,地裂复合。马头山靠河一侧土崖震崩,堵塞河水,河道改流。汤池地裂宽一尺,震后水竭。城乡伤毙居民无算昆明、寻甸、河阳、呈贡等三十州县亦遭破坏
地震前气象变化异常,先是黄沙日塞,昏晓不能辨,如此连续三天。又是降淫雨九日,雨色黑。将震时白天昏暗,屋内都点上蜡烛,过了一阵又重新明亮,地震就发生了。主震发生后,余震频繁,影响较广,持续时间3年有余。1834年夏于元江,同年917日于澄江和路南,18356月于元江、新平又相继发生地震,均属嵩明地震余震,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
1833年云南嵩明8.0大地震发生在小江断裂西支。同震地表破裂带北起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沧溪,向南经甸沙、清水海、嵩明陆良山、南冲、上下李子箐、火头村、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的阳宗丫口附近,全长130 km, 原先呈雁行排列的6条断裂在地震中得以贯通,6条断裂之间5个阶区处于局部拉张,地震中断陷,5个阶区分别对应于5个拉分盆地 (湖泊或槽地) :清水海 (湖泊) 、上游水库 (湖泊) 、南冲杨林 (槽地)、前所 (槽地) 和阳宗海 (湖泊) 。同震断裂总体走向NE5-15º倾角陡,倾向有的地方是NWW,有的地方又是SEE (俞维贤等,1996) 。同震断裂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滑移量达12 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