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
(2011-06-19 14:59:04)
标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育 |
分类: 英语教学 |
备课细则
总体要求: [备课理念] 整体设计,多元训练 [备课思路]
一研 一研: 研读课标,潜心领会,认真实施,做到“心中有标准”。 二理: 1理清教材结构
B通览全书, C单元入手,明确各板块的功能及相互间的联系,灵活编排,有机整合。 2理清知识体系 A重组话题,了解各册英语教材中话题“递进式”编排原则,把握好各语言功能项目的训练度,帮助学生前后融合,扩展运用。 B建立词域,及时归类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循环复现,不断积累。 C归纳语法,注重“早渗透”、“重积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及时帮助学生梳理语言规律,掌握知识结构。 三思:
1
A B确定课时目标必须思考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做什么事。目标描述时用“通过……,学生能……”开头。具体要求:明确、适度、具体、完整、有序。 明确:注重训练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强化训练活动效果的可量化性, 即会干什么; 适度:符合学生实际,起点准,落点实,体现分层要求; 具体:对教学情境、教学手段等表述要细致,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尽量具有
可测量性、可操作性,即怎样教,教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才算合格; 完整: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出发,科学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 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各领域要求,要利于学生和谐、主动发展)。 有序: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C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拟定单元、课时目标,确定目标体系的序列和层次;同步考虑课时目标和重点达标内容,明确训练内容的深度、广度;同步考虑课时目标和达标控制手段,防止目标和过程脱节;同步考虑课时目标和效果评价、教学修正措施的有机配合,以利于因材施教。
2 A从学生的角度钻研学法,以“学”定“教”,贴近生活。明确某一年龄段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是什么。明确其内心需求;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采用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B从教师的角度钻研教法,发挥优势,活化教材。突出重点,重视差异,根据实际,适当增减,灵活改编语言材料,使教材服务于学生;采用扎实有效的活动形式,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A
教前反思:预设终极目标和过程目标的达成率,分层思考评价策略;依据学情,分析文本,充分预设教学中可能的生成性资源,多几种假设,多几套思路,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馈有所恰当评价。 教中反思: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瞬间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教后反思:将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碰撞出来的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记录在案,从得、失,效、改四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及时积淀,逐步丰厚自身的教研成果。 四备: 1备教材与备学生相结合 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弄懂弄通,还要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前任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等,真正做到“目中有生”。 2积淀性备课与操作性备课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实际操作性的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的同时,要重视理论学习、专业发展,形势关注等积淀教学底蕴的备课过程。 3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相结合
4初备与复备相结合
[备课格式]
1
2
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
●
●
[操作细则] 1严格按照英语备课格式进行教案书写,中英文结合;五年内教师必须手写详案;电子备课,应及时打印,杜绝照搬照抄。 2相邻两个课时之间空两行,上下单元之间必须分页。 3依据“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研读课标,通览教材,理清教材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4新教师首次备课要通读八册英语教材,对教材中的话题、词汇、语法、功能、语音、相关书目及单元进行整体梳理归类。第一学期的每一份教案必须在师傅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5六年级教师学期备课时要研读7A预备教材及7A教材,研读初一试卷,找准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固着点,制定六年级英语教学策略和复习计划; 6制定学期计划时要对各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训练年段要求、学情进行系统分析,编写教学目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 7单元教材分析必须涉及单元目标、旧知运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并针对各板块联系和整合策略进行课时划分。 8课时目标制定要体现“四个同步”,突出“双基”,科学的多维整合;目标描述要明确、具体、完整、有序、适度,用“通过……,学生能……”开头。 9找准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难点不等于重点。 10旧知运用必须选择与本节课话题、语言点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尝试练习。 11教学过程撰写参考课型模式,做到条理分明,块面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包括:教学步骤、教法学法、过程目标、训练设计、课内测评等。教学步骤要完整有序,环环相扣;教法学法要紧扣语言训练点;过程性目标要明确、具体、精炼;训练设计和测评内容要针对教学重难点,口笔头结合,兼顾听、说、读、写、运用各项技能发展,突出基础练习和变式练习。 12每篇教案有随记,每单元有一篇详细针对性强的教学反思,从得、失、效、改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每课时教案后必须有家庭作业和板书设计。 13提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上课前,要“复备”,进一步熟悉教材,做好教前修改。 14学期初,备课组对集体备课和责任备课内容进行明确分工,定人、定点、定时、定内容,有详实的过程记录。 15在使用集体备课、责任备课教案时,必须注明备课类型和主备人姓名,并进行二次备课。 16所有“复备内容”、“个性化修改意见”均用红笔书写。 17考卷讲评课应附试卷、情况分析和评析要点。
分课型要求: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b/提出任务,细听细读,反馈对话理解效果
Step5
Step6
Step7
操作点: 1热身、复习环节中的练习设计要注重反馈面,反馈量,反馈点,增强检查力度;
3对话学习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A呈现课文情景,学习引言
4任务的设计可以根据文章脉络的不同合理选择,如:回答问题、匹配、填空、表格汇报、选择判断、图片排序、绘画等;初次感知语言材料时设计的任务要简单,再次学习语言材料时可以针对细节内容设计任务如:用文中词组补全短文; 5巩固训练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快速记忆对话内容; 6发展训练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扩充对话内容,运用所学语言自主创编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发展听、说、读、写技能; 7课堂检测环节教师可根据本节课重点内容,适当的选择听力测试、口头测试和笔头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矫正。 8小结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自主补正。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Step6
Step7
操作点:
2呈现与操练环节,可以采用“旧句型——新单词——新句型”和“旧单词——新句型——新单词”两种方式进行,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景;
3 语音教学单词常见的方法有:
A 六年级逐步过渡到听单词发音,拼出单词的每个字母;
B
C 4句型学习与训练要关注句子中哪些词是新的四会词或新的缩写形式,有机引导学生记忆。 5文本练习应针对本节课重、难点精心设计,突显基础练习与变式练习,可选用《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中的题目;
[巩固课] 巩固课出现一些新单词,新句型,但没有出现新的语法项目,其主旋律是各种课堂活动。它是新授课的延伸,是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巩固课参考模式(Part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操作点: 1利用板书展现前一阶段教学重点,采用多样的复习形式:可口头或笔头,可提问或口头复述,可解答上节课留下的问题,也可提问上节课的新单词、句型或叫学生翻译简单的句子等。 2用上节课的语法功能项目作为主线,将各板块活动有机串联。对于所出 现的新句型与新词语,力求生动有趣的呈现。 3以练为主。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各种口头与笔头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可采取分块、分层的练习方法,由点到面,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广度和密度。 4以交际性操练为主,目标是提高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语音教学板块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阅读课] 阅读课参考模式
Step1
Step5
Step
Step 操作点:
操作点:
性;
[评讲课]
四反馈训练
个角度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操作点: 1明确讲评课的要求,认真分析学生作业或试卷,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
2讲评应及时准确,狠抓典型。找出共性问题,统计错误人数及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定出纠错具体措施;选择与本单元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进行评析;选择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向其他学生介绍;
4注重知识点的总结发散和适当变化训练。 5讲评中的自我订正环节,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课内课外进行; 6对订正效果应有记录。必要时记录下一些纠错困难学生的名字以及错误情况,以备个别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