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小说《河滩的悲哀》选入浙江高中考试题111
(2023-09-01 18:17:52)
标签:
刘公小说《河滩的悲哀 |
分类: 作品发表情况 |
(2023年上学期·浙江衢州·高二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滩的悲哀
刘公
俺姓韩的是独户,在俺村子里抬不起头,没法才到这河滩过活。男人三十多岁,瘦消的脸瘦消的身子,喉结下面的窝很深很深。
爸爸,弟弟说他饿。一个瘦瘦的女孩拉着一个瘦瘦的男孩从窝棚里走出来,后面跟着一条瘦瘦的小狗。
丫丫,爸爸跟叔叔们说说话,马上给你们熬粥。男人爱怜地抚摸着女孩的头。
难道村子里没有你们的立足之地吗?看你们出来多不容易。我看着那简易的窝棚,还有窝棚边那简易的土灶,问道。
唉——,没法呀!男人叹了口气,接着说,不怕你们笑话,要个儿子,就是想活得有点尊严。没想到,超生惹怒了村里,村里赶走了我的猪和牛,揭掉了我家里的房瓦,把我的宅基地卖给了别人,实在没法子,才到这没人敢住的地方来住。唉——
爸爸,俺饿。小男孩脏兮兮的小手拽了拽男人的裤腿。
给,叔叔这有面包和香肠。我把两个面包和两根香肠递给两个小孩。
两个小孩没有伸手,难为情地瞅瞅我,瞅瞅男人,等待着男人的答复。
快让小孩接着。一块来河滩捡石头的老王对男人说。
那就谢谢叔叔,接着吧。男人说。
两个小孩异口同声地说,谢谢叔叔。接过面包就吃起来。
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还要种粮种菜,真是辛苦你了。我说。
不止俺一个,还有孩他娘。孩他娘到这地的村主任家去了。这地的村主任是个好人,俺们到这地搭窝棚,开荒滩,他没有为难我们,只是让孩他娘过几天到他家去说道说道就中。那不是,孩他娘回来了。
只见一个女人匆匆从河堤上走下来。两个小孩大声叫着娘,跑着迎了过去。
孩他娘,村主任没有为难你吗?男人问。
没有,还是说道说道,说道完了,俺就回来了。瘦瘦的女人一脸的汗水,她不算漂亮,但还受看。女人的眼光躲闪着男人,好像有啥亏心事似的。
看着他们一家人的窘迫生活,我觉得心里很堵。随便聊了几句,就和老王几个喜欢石头的藏友,骑着摩托回县城了。
一月后的一个周日,也就是渭河发洪水的几天后,老王几个兴冲冲地来邀我,说洪水冲过,河滩里肯定有好石头。于是,我们几个带了面包和香肠,就来到了河滩。
一场洪水的冲刷,许多石头裸露了出来,河滩上的确有好石头。我们顺河而上,主要寻找形状、色泽,还有质地、纹路、韵味都好的观赏石,它们没有人工雕琢和打磨的痕迹。我们几个都是满脚的泥巴,一头的汗水。在树荫下吃过干粮,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找寻。也许是好半天再没发现好石头的原因,也许是距离上游那一家人的窝棚越来越近,我心情渐渐沉重起来,老觉得忐忑不安。老王看我心神不宁的样子,搭讪道:你咋啦?有心事?
上面那家住窝棚的人,不知咋样?我说。
该不会有事吧,老天不可怜我们,总不会对他们下黑手吧。你,你是惦记那家女人吧?那家女人经常到村主任家去说道说道,你操的那门子心?老王坏坏地笑着。
我惦记的是那一家子,四口人,还惦记那条瘦瘦的小狗。走,骑上摩托,过去看看。我说。
走了!到上面去看看!老王吆喝一声,几个石友都跨上了摩托。
不一会儿,一个月前的那块地方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里除了淤泥,还是淤泥,一片狼藉,一片荒凉,根本看不见那间窝棚。我们几个都缄默无语,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茫然和怅惘。
那一家子肯定都遇难了,真是造孽呀!我沉重地说。
……
几个人长吁短叹后,正准备离开时,一个女人大叫着丫丫、宝宝,朝这边跑了过来,她后面跟着一个男人,男人好像在追她。
近了,我终于看清,这个女人就是丫丫她娘。我想弄清丫丫和宝宝的下落,学着那男人的腔调脱口喊道:孩他娘!
女人站定,惊恐地问:你看到我家的丫丫和宝宝了吗?
他们到哪里去了?我问。
男人追了过来,喘着气说:可怜两个娃和娃他爸,一场洪水把他们卷走了,她那晚要不是在我家有事,也就跟着去了。唉——,造孽啊!男人抬手在脸上抹了一把汗。
你是村主任吧?老王问道。
是的。我要是不跟着丫丫她妈,她那晚就投河了。男人拉着女人的手,生怕她再去寻短见。
你真是一个好人啊……老王紧紧握着村主任的手。
丫丫、宝宝——,女人盯着奔流的河水,放声喊道。
此时,我们仿佛看到咆哮的洪水,正疯狂地向我们袭来,令人颤栗不已……
(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6期)
5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第二段的描写,连用三个“瘦瘦的”形容词,写出了这一家人在河滩生活的艰难。
B.“女人的眼光躲闪着男人,好像有啥亏心事似的”暗示了女人在男人面前撒了一个善意的谎。
C.村主任追赶女人,生怕女人再去寻短见,说明村主任的确是一个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的好人。
D.小说的结尾暗示了女人的悲愤,“颤栗”有悲悯同情及对人性丑陋悲凉的感慨之意,引人遐思。
5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的视角来串联情节,塑造人物。“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让情节更为紧凑。
B.小说开头通过男人的口叙述这一家人因为超生没有立足之地而来到河滩生活,这些叙述为后文小说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C.小说通过女人“眼光躲闪着男人”的侧面描写和“男人拉着女人的手”的正面描写,精炼俭省地刻画出了村主任的形象。
D.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极小的篇幅,用完全客观冷静的叙述方式,不动声色地描写了在河滩上过活的一户人家的悲剧故事。
54.小说的主体是一家四口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我们”找寻好石头?
55.作者为何以“河滩的悲哀”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