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出不同流派的京剧《未央宫》
(2013-11-02 09:52:32)
今年国庆期间“空中剧院上海行”播出了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郭毅主演的麒派《未央宫》,获得好评。大家可能没注意,几年前“空中剧院东北行”还播出过沈阳京剧院著名演员顾景荣主演的唐派《未央宫》,也是相当成功的一次演出。
麒派和唐派同是“外江派”,都是“独树一帜”又是“各有千秋”,要谈起这两个流派的区别需要长篇大论。我这里只小议空中剧院播的这两出京剧《未央宫》的一些不同。
麒派《未央宫》近年由赵麟童先生首先改编上演。赵麟童继承麒派有创新精神,有关内容的戏他除了《未央宫》外还编演过《斩萧何》。继承麒派比较成功的名家都是很有创新精神的,如高百岁、陈鹤峰、李如春等等。赵麟童在剧中的“金顶桥换成银顶桥”等唱段脍炙人口很有麒味。郭毅的嗓子不错,能非常饱满地唱出麒派的韵味是他最大的特点,这在其他青年演员中还不多见。上海京剧院这次的改编演出,时间为三十五钟。但时间较短就让剧情和表演略显单薄。因为韩信包括萧何在此剧中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韩信在进宫前徘徊绝非一顶高帽子一戴就容易上钩之辈。麒派之韩信沿用了麒派“大嗓小生”的特色,不戴须口时演员的表演难度就大一些。
顾景荣主演的唐派《未央宫》演出为一小时,交代前因后果的时间相对充裕,也能更多地保留唐韵笙大师的唱念做舞精华(空中剧院也有张宏伟的《未央宫》,三十二分钟只演宫中一段)。唐派之韩信戴须口,更符合韩信功成名就后的生理特点。顾景荣先生的表演和演唱老到,演的方面,眼神、抓袖、踢袍、抛髯、屁股坐子等都干净利落,这与他有深厚的武功底子有关;唱的方面,虽然顾的嗓音与唐大师有距离,但也能有几分唐派之韵味。在今年的少儿京剧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先生的身影,为振兴唐派从培养少儿做起令人佩服,李承霖小朋友的《未央宫》唱出了金奖水平。我非常佩服近年来沈阳京剧院单位和个人在振兴唐派方面作出的的贡献。我们都清楚,在武生、老生行当中,唐派是最难继承的一个流派,这与唐大师的天赋和几乎在每出代表作中都有绝技有关。但沈阳京剧院不畏困难不畏非议,从邵继笙、汪庆元、顾景荣等早一辈、到今天的常东、张宏伟等,一代代努力不懈,相继光大各类唐派戏。对这样难继承的流派,我的观点也是尽管会有差距但继承总比不继承好,继承一点是一点,否则这个流派就容易被大家忘记,又怎会在今天的少儿赛上也能一见。
唐韵笙大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创演了《未央宫斩韩信》,五十年代加入沈阳京剧团后不久又重新改编上演此剧。周信芳大师何时原创过《未央宫》不太清楚。唐派和麒派演出本各有各的特色,明显区别是唐派本子以韩信有谋反之意为前提展开情节,“人头会”上公开处决;麒派本子则强调吕后的陷害阴谋,深宫秘密“竹刀”处决。韩信之死是一段比较复杂的历史故事,演出时间的充裕有助于故事的细腻、唱词的丰富、复杂心理活动的体现;演出时间短当然也有短的好处,情节精炼,好比吃洋快餐也是当前流行的,观众自有各自的喜爱。两派京剧《未央宫》的有关视频在56
网上比较集中,其中还有赵麟童先生此题材的电视片值得探讨(他的舞台演出录像在优酷网)。有兴趣的戏迷不妨对比着欣赏。其实《未央宫》等戏的出现在当年也是一种“新编京剧历史剧”,现在它复演,唱段也正在流传;相比之下,《成败萧何》的唱段不易流传,为什么?因为《未央宫》更符合京剧的传统,对京剧观众的口味。
我们希望改变当前京剧舞台上剧目越来越单调、流派越来越减少、演员知识面越来越狭窄的现状,空中剧院确实已作了不少工作,希望有更多《未央宫》这类优秀的流派节目呈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