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科学区环境的有效创设
(2021-01-13 15:50:0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在设置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及重视环境创设的方法,促使幼儿形成一系列有效的积极体验。上述要求看此简单,但给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教学标准。在创设班级科学区环境的过程中,在明确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以及探索欲望,让幼儿可以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促使幼儿与科学区学习环境两者之间产生有效互动,使科学教育活动目的得以实现。
一、科学区环境的创设作用
科学区角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发挥的熏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班级都可以在分析实际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创设班级科学区角,将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促使幼儿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利用科学区角开展有效、自由、深刻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就可以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
二、科学区的有效创设
1.空间的合理设置
一般情况下,科学区存在非常丰富的活动内容,涉及很多的资源类型,如水资源、电资源、光资源等,所以科学区设置需要临近水源位置、电源位置以及光源位置。幼儿需要对科学区探索对活动进行专注的思考、耐心的分析,需要保证环境是安静、不受打扰的,需要注意区与喧闹区分离设置。教师要分类放置材料,将材料贴上标签,完成相对区域的摆放,方便幼儿自行取用。设计科学区墙壁风格的时候,可以张贴一些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一些操作方法示意图,发挥指导幼儿实践探究的作用。
2.材料的有效提供
科学区创设过程中最关键以及重要的部分就是材料,材料的种类多少、质量高低、材料与材料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会直接影响科学区活动效果,还会导致幼儿探索兴趣受到影响。选择材料的时候,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如选择瓶子以及纸盒等废旧材料的时候需要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用品清洁干净。教师不要强调材料方面的美观,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具备足够的操作性,易变化。在材料投放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幼儿可能选择的探索活动,在分析操作主题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地呈现出来,进行有效补充,完成有效的更新。
3.教师的正确指导
教师及时关注、正确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是科学区最重要的指导前提条件,应该投放合适、有效的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允许幼儿做出反复尝试。重视幼儿是怎样解释事物的, 时刻倾听幼儿对问题的看法。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性提问,这样就可以促使幼儿顺利地完成探索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第一,“关于这个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关于这个你能做些什么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尽可能少地直接告诉幼儿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遇到这个将会怎么去做, 应该多提出开放性问题,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对事物的独立看法需要从小培养,促使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根据、有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学教育目标。促使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具体化抽象信息,促使其变成图表,帮助幼儿关注事物变化过程。幼儿的记录结果很幼稚,只会使用一部分简单形式的图像或者简单的符号,但通过活动体验,幼儿可以感受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变原有的认识,结合当前操作结果的基础上,实现对原有认识结构的调整,完成新经验的构建。
任何一个幼儿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实际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实际进程自主选择材料和内容,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完成活动探索以及积极学习。科学区的创设可以从根本上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还可以促使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树立自信心。现阶段班级应该重视科学区创设,促使幼儿实现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