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黄梅戏活动的实践反思
(2020-01-02 07:04:37)本学期,我园继续开展《幼儿园黄梅戏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在各班级都开展了与黄梅戏主题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有关黄梅戏的文化,感受黄梅戏独特的表现形式, 增进他们对戏曲内涵美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并潜移默化地树立民族自豪感。
一、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孩子爱听黄梅戏
(一)欣赏黄梅戏,熟悉黄梅曲调
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中,如晨间入园、洗手如厕、中午就餐、下午起床、吃点心、离园时,我们经常在班级播放一些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如《天仙配》、《打猪草》、《谁料皇榜中状元》等等,通过单纯的欣赏和倾听.让孩子们对黄梅曲调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开展黄梅戏艺术教育活动打下基础。一开始,孩子们听到黄梅戏并没什么感觉,但是在经常欣赏后,孩子们慢慢也喜爱上了黄梅戏.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自己在一旁哼一哼。明显是对黄梅戏产生了兴趣。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也算是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二)布置黄梅戏区角,了解黄梅戏的历史和特点
孩子们平日在家庭中接触黄梅戏较少,在区角游戏黄梅戏大舞台中让幼儿有表演的机会,给幼儿提供头饰、服饰、道具等,让幼儿表演,接触黄梅戏。在美工区中投放各类丰富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创作黄梅戏头饰、衣服等,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家园共育,逐步熟悉黄梅戏的曲调
我们在班级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黄梅戏活动,如黄梅戏走进社区活动、黄梅戏送演、黄梅戏服饰、头饰亲子制作、黄梅戏亲子演出等,都得到了家长的一致配合,家长们也经常会带孩子欣赏黄梅戏,带孩子去看关于黄梅戏的各种演出,有的奶奶还和孩子一起表演唱。家长通过自身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孩子,真正让黄梅戏成为孩子平日生活里的一部分。慢慢的,孩子们对黄梅戏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二、黄梅戏融入活动,让孩子爱唱黄梅戏
(一)改编黄梅戏,唱出童趣
很多经典的黄梅戏都是由一些古老的故事改编。如《天仙配》、《女驸马》等。为了在班级顺利开展黄梅戏的活动,我们将一些幼儿喜欢并且熟悉的儿歌、故事改编成了黄梅曲调,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如《小星星》被我们改编成了黄梅曲调,用的是《天仙配》欢快活泼的旋律。歌词为:“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如故事《小兔乖乖》在歌曲后又增加对白部分,而且请孩子们用安庆的方言来说。如:“你把尾巴伸进来!”孩子们是第一次学说安庆的方言,都觉得非常有趣。不禁都哈哈大笑,而且幼儿模仿能力极强。 学说的安庆方言还非常地道,有模有样。孩子们将故事里的各种角色唱进黄梅戏里。他们本身对于故事情节都是非常了解并很喜欢的,所以唱起来都十分感兴趣。而且在演唱的过程中,我们给孩子们分别戴上头饰,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当各种角色如大灰狼、小兔子登场,幼儿都争着当各种角色来表演唱时,效果很不错,场面十分热闹。
(二)将游戏活动融入黄梅戏中
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游戏活动都十分喜爱,所以将黄梅戏的曲调融入到儿童歌曲里,并改编成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唱的同时进行游戏活动,这样做效果也很不错。教师尝试将黄梅戏《女驸马》的旋律改编成游戏《传官帽》,《女驸马》的旋律轻松欢快,很适合孩子爱动爱玩的心理特点。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玩游戏,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充满了快乐,直呼:“太好玩了.还想再玩!”
三、研课出效果,让孩子爱上黄梅戏
在开展黄梅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时,往往一堂活动课,教研组的老师们要在一起商讨、反思之后,经过一研二研甚至几研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将游戏活动融入黄梅戏中,能使孩子们真正地唱出黄梅戏,而且是非常轻松愉快地唱,也为幼儿园课程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可以促使我们教师自身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黄梅戏融入到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我们也是仅仅在尝试和摸索中,仍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孩子们能开始真正喜欢黄梅戏,爱上我们自己的家乡戏曲.将这块文化瑰宝能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