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儿童“数概念”核心经验研究心得体会

(2019-04-30 11:06:30)
标签:

杂谈

       近期,我学习了201609期《幼儿教育》中的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研究专辑。其中郭龙丹和黄瑾老师的《儿童“数概念”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支持性策略》一文让我学习后受益匪浅。

       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特点,这是教师为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发展提供支持性策略的重要依据。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通常能手口一致的点数,但通常不能说出总数。二是数字与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这时候的幼儿不仅能手口一致的点数,还能说出总数。能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初步的守恒意识。能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能按数字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列。能借助实物进行数的组合和分解,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数能力。三是简单的实物运算阶段,这是大班年龄段孩子数概念发展的阶段,他们具备了数量守恒的观念,计数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能进一步掌握相邻数和单双数等基数概念,同时对数序和序数的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加深。数概念发展已经能从表象水平逐渐过渡到抽象水平。

       教师了解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才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其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支持儿童获得数概念核心经验的策略有三点。1、为幼儿提供数概念学习的情境和背景,促进其理解和迁移。有关数与量的教学不能脱离真实情境,必须融入幼儿的生活中,我们教师要寻找生活中的多种机会展开非正式的数概念学习活动。幼儿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中的,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大量接触数量问题的机会。2、依据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水平差异性的设计巩固与应用性的活动。幼儿对数概念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和提供材料的时候要关注个体差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年龄段可以有不同难度的玩法,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同一年龄班中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让活动室里充满各种实物和教具,任何可以数的东西都可以利用上。3、关注符号和语言在儿童数概念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儿童进行多形式的表征。学前儿童对于数概念的理解不仅涉及对数量关系的感知,还涉及对数字符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在理解数概念的过程中,幼儿积累大量有关数量多元表征的经验至关重要。除了实物材料、图片和数字符号之外,语言和手势也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在数概念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提供机会并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谈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总之,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儿童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我们要把文章中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纸巾这件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