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结—有趣的串珠游戏
(2018-06-22 11:13:39)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本学期,我们教研二组继续对数学区域活动展开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指导的能力,通过研究《有趣的串珠游戏》活动,对于数学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观察指导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小结如下:
游戏最大前提和基础就提供区域材料的适宜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本学期我们我们结合串珠游戏主题开设了不同的区域活动,增强区域活动与主题背景的联系,将区域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融入数学要求,如目测数群接着数、数序、环形数数、序数等。如:在开展“珠子比比乐” 这一游戏时,根据中班的孩子们能目测数群,但不会接着数,一般幼儿还停留在逐一点数的基础上,对目测数群接着数没有方法。我们就结合主题创设了“穿项链”的材料,要是让幼儿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练习目测数群接着数,练习不同的数数方法。
在游戏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根据本班孩子发展水平的快慢,能力的差异,在选择投放材料时尽量做到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并按孩子操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在串珠游戏中,孩子在数的时候有自己许多的方法,有的是从最大的一颗珠子开始数,有的是靠近自己身体的开始数等等。给孩子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能力上有了提高。
通过平时的实践研究,我们对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对于一些指导的方法还是感到有些迷惘。如:任务意识太强、介入太早、指导语言贫乏等。于是,我们教研组在本学期开学初就集体制定了专题研究的计划,加强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如:孩子的年龄特点、数的基本要求、区域活动材料的设计制作、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重要性等。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制定出本学期打算要重点观察指导的几个活动内容,如:目测数群并接着数、10以内的数序、环形数数、10以内的序数及标准分类等。在每个内容开始实践之前,我们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集体讨论相关的区域材料,接着各班根据实际自己制作区域材料。在教研时,我们交流重点观察的区域材料,围绕共同性的主题活动材料进行讨论,如怎样观察幼儿活动,并如何针对幼儿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何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及时地调整材料等。每个月我们都会组织一次区域活动的个别化指导实践观摩活动。我们尝试着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教研活动中:事先将价值的教师区域指导活动摄录了下来,并通过看摄录的视频的形式进行研讨活动。这么一来,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边观摩边研讨,还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视频的重复放映来研讨达成认识。通过视屏观摩,帮助教师疏理了正确的指导观念。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开拓了思维,转变了教育观念,也积累了一些指导幼儿的经验。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我们在创设有序的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区域材料的基础上,每天的区域活动时,我们观察记录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并做好区域活动个别化指导的记录,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我们观注孩子的情绪行为,孩子与材料间的互动,发现他们活动的兴趣点。反思他们为什么喜欢?记录下他们在活动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最后了解孩子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的孩子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孩子的活动,提出新的活动目标。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都在及时的观察、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在孩子遇到情况时,我们不能急着介入。因为一旦过早介入,等于是把自己预设的东西强加给了孩子,孩子失去了自己探索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数数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我们经常是耐心地观察,等待孩子的操作,从幼儿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再及时调整材料。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观察孩子的活动是在考验我们的耐性,因为我们知道要更少地干扰孩子的活动,多观察。活动中我们经常是先让孩子与材料充分的互动,分析判断孩子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最后把握好适当的时机进行介入,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进行指导,这样指导的效果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