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中土地神形象分析
(2011-07-05 23:43:16)
标签:
杂谈 |
摘
1955年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顿时轰动全国,也掀起了一个属于《天仙配》的时代,一个属于黄梅戏的年代,七仙女、董永也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嘴边,也引起了相关学者、专家的注意,促使他们去研究、讨论剧中所展现的形象如七仙女、董永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反封建精神等等。同时也恰恰忽略了对另一些重要形象的分析,这些形象在整部剧中不仅仅对剧情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主角更好体现主题起到了进一步铺陈,或者说他们才是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们在剧中的折射,而土地神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这部剧中土地神折射出了小吏、祖父、月老三者的形象,这三者形象在本剧中又具有怎么样的代表性?而他自身的形象确是在最后被七仙女告知给了董永,董永哭天喊地求他出现,他却未出现,他真的是铁石心肠吗?
一
1955年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顿时轰动全国,也掀起了一个属于《天仙配》的时代,一个属于黄梅戏的年代,七仙女、董永也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嘴边,也引起了相关学者、专家的注意,促使他们去研究、讨论剧中所展现的形象如七仙女、董永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反封建精神等等。同时也恰恰忽略了对另一些重要形象的分析,这些形象在整部剧中不仅仅对剧情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主角更好体现主题起到了进一步铺陈,或者说他们才是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们在剧中的折射,而土地神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土地神在整部电影中满打满算只有两次出场,第一次在台词“本方土神哪里”到“你我还是凡人打扮的好”;第二次在台词“哈哈,在这荒郊野外一男一女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
二
1、土地神的小吏形象
土地神是商人崇拜的财神,祀的土地神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因土地神生前为官,所以多数身穿官服。民间传说着一个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神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神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因而世人对土地神推崇备至。土地神属于基层的神明,专家学者有认为土地神为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摘自百度百科)‚
(土)哦,这可使不得,若被玉帝知道,小神吃罪不起
(七)有道是一人做事一人当,又不连累你遭殃
(土)小神遵命
(七)就请公公见机行事
(土)是,小神告退,仙姑,你我还是凡人打扮的好
我们来分析下上述几句台词,说明他内心的“小”。第一句台词从第一个语气词“哦”到“吃罪不起”,七仙女说白了就是想找个当地熟人当媒人来撮合自己和董永,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有人找你帮忙了,你有两种选择帮或者不帮。结合台词,站在他的立场上想,帮的话,被玉帝知道,关键是玉帝看不上这女婿,土地神耽误了他女儿终身大事,罪责肯定免不了的。类比玉帝是皇帝,七仙女是公主,公主让七品县吏去做媒,她相中了一个白衣,皇帝看不上,公主非瞒着他父亲,这事肯定会被皇帝知道,天子之怒浮尸千里,流血漂橹,自己女儿,皇帝顶多打一顿,不可能打死(自家骨肉),可是这个媒人肯定轻不了,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死刑,甚至诛灭九族。所以第一句台词隐藏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些的,不帮,公主要是品性好点,不会立刻为难你这小小芝麻官,她心里肯定因为你这两个字不舒服了,哪一次无意中说漏嘴了,或者就是不喜欢你,她表现出来了,那些“有心人”就会额外关照你的,更何况你本身就官小位卑,小鞋一双双的丢给你,为难你。所以第二句台词,七仙女解除了土地神的包袱。第三、四、五句台词,七仙女既然已经已经为你解除后患了,也该你出力了,这三句台词看似平常,但是所暗藏的就是这种心态,自保。所以他这样说,这样做,而且是积极的,提醒她的装束与景不合,会“吓坏”董永的,隐隐又希望万一七仙女与董永成婚被玉帝知道了,七仙女能够“一人做事一人当,又不连累你遭殃”。通过上述几点足已说明了土地神是由内而外的小吏形象。可是,他这个小吏与其他小吏有着不同的一面,究竟是哪里?
2、土地神的祖父形象
公公:1、妻子对丈夫的父亲的称呼。2、对年龄比较老的男性的尊称。‚
在本剧中土地神是一位老者,七仙女对土地神尊称为公公"就请公公见机行事
3、土地神的月老形象
月老即月下老人。月老在中国民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月老这一形象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媒人会自提亲起,到订婚、促成结婚都会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在男女双方间作跑腿,联络,协调、细节调解,搞气氛,说吉祥说话,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直至婚礼结束。‚
在后世文学中月老也成为了媒人的代称。在电影《天仙配》中土地神给观众最直观的作用是“把”七仙女“嫁”给了董永。这也是土地神在本剧出场的使命,也为后文拉开了序幕。从结构上划分,整部电影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成婚(《鹊桥》、《路遇》);第二部分百日做工(《上工》、《满工》);第三部分苦别(《分别》)。第一部分是整部剧中的开始,他又为剧情展开埋下了伏笔。《路遇》是第一部分的中心,这一篇对第二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董永的个人命运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故而《路遇》显得格外重要。七仙女、董永、土地神三个人物构成了《路遇》的冲突,七仙女要嫁给董永,董永不肯,土地神要在两人之间穿针引线。从第二次出场时就目的明确,"哈哈,在这荒郊野外一男一女拉拉扯扯的成和体统",这句话的目的是要介入两人之间解决问题,以第三人的身份去解决问题,他受七仙女之托来促成这段婚姻。土地神起到了两个作用,牵线搭桥、主婚,为了能让董永能够同意这段婚姻土地神不惜一副可怜相"你看她无依无靠甚是可怜,你还是答应了吧
在分析了土地神的三种形象后,他还有一个未出场的出场,这个出场背后隐藏了什么?
三
在本剧中土地神短短两次出场,呈现给我们三种侧面形象(小吏、祖父、月老),这三种形象与他的本体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本剧中所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前言提到他有一个隐藏的未出场,而这个未出场却又紧紧与他的悲剧性相连,那他的悲剧意义是怎样体现的?《天仙配》在黄梅戏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作为仅次于七仙女、董永形象最大亮点的土地神在黄梅戏现代史上又有怎样的开创性?他深刻的创新性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其一,土地神是三个形象(小吏、祖父、月老)的融合。他体现了小吏的“胆小”,祖父的“溺爱”,月老的“无奈”,却不经意表现的淋漓尽致,相同之处在于他是土地神,也只有在那种场合与时间唯有他才会有如此矛盾的心理,他代表着一类善良的小人物在诸如此类的事情中的选择,他们无力去改变,却依然以一颗善良的心坚持。小吏、月老、祖父,他们都是平凡人的侧面体现,他们希望去改变,有时畏于事情的严峻性,但是一旦他们选择又犹如赴死的斗士般无怨无悔,最终他们甘愿成为他人幸福的拐杖,他们却不为大多数所知。在本剧中,他短短的两次出场,寥寥几笔将一个平凡的土地神勾勒了出来,他的出现也将剧情衔接起来,使得七仙女与董永形象更加丰满,为剧中其他人物性格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一个人物的复杂性也同样需要这样的旁证,七仙女在对董永的情感路线很明确,如下:
董永对七仙女的情感是一种被人劝出来的,他的性格特征故而也很明显:忠厚老实。那土地神的变化自然而然就“一人多职”了,
其二,七仙女与董永的悲剧加深了土地神的个人命运的悲剧。引言中我提到了一个问题,七仙女被迫回天宫,董永哭唤土地神,他为什么没出现?难道他是铁石心肠之辈吗?可是根据前文对他的三个形象分析,他并非是这样的一个神,而且他是一个可爱、善良的老人,他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方便出现?可是他可以给七仙女暗示啊,他没有,静静的消失,就像他从来没有来过一样,根据大仙女的命运,七仙女在最后点燃难香得知大姐已被打入天牢了"大姐为我犯罪行,被父王打入天牢难脱身",玉帝连自己的女儿都如此严厉的惩处,作为主婚的土地神,处境不妙啊,他的未出现似乎也在印证这一观点,玉帝是神界最高统治者,天下众神皆在他统治之下,七仙女与凡人成亲,让他尊严何在?何况帝王之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可以断定一点,土地神下场极为不幸。这件事从头至尾他都是以一种被动心态主动去参与,例如在本剧《路遇》这一折中,当董永说“非是我嫌弃与她,只是我家贫如洗,卖身为奴,怎能与她成婚”时,土地神对七仙女“他不肯连累你受苦,这也是他一片好意,我看你还是回去了吧”他希望这位小仙女别再这样胡闹下去了,连累到他,他也不希望发生事端,这是未发生时,他的心态,当二人成婚时他又为二人祝福“老汉要赞你们几句,槐荫树下结鸾凤,夫妻恩爱乐融融,来年生下一个胖娃子,老汉要讨饶你们酒三盅。”事情发生后,他又为二人祝福,土地神这样的转变,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合情合理,当主婚人土地神主持这场婚礼时,他的心中最柔弱处被这种礼仪所深深感染,也被男女双方的至诚所感染,就好比一个弱小的生命被他无意救下而小心翼翼呵护般,哪怕理智告诉自己这是一次悲剧,也真诚的希望他们能有好结局,所以他祝福的很平淡,并非是因为他此时的老汉形象所束缚,是因为平淡的祝福才会越容易得到上天眷顾,不奢求才会有幸福,才会为他们的未来披荆斩棘,正如同人贱命硬的道理。此时起,他会时时在暗处关注他们,这是一种不被七仙女、董永知晓的呵护。而到最后《分别》这出时,他没出现,不是不出现,肯定被玉帝关押或者打下凡尘了,可以说《天仙配》的结局是悲剧的,而土地神的结局却是悲剧中的悲剧。这场悲剧在无意间进行了放大。
其三,土地神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独创性。关于《天仙配》这一题材东汉年间即已流传,只是比较简单而已。最早的文学作品是曹植的《灵芝篇》诗歌。晋代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有《董永》一篇;唐、宋时有话本《董永遇仙传》;元、明有心一子的《遇仙记》和顾觉宇的《织锦记》。ƒ这些作品中皆未有土地神的形象完整意义的出现,唐、宋话本《董永遇仙传》里槐荫树作为媒人出现了。近代民间艺人的口述本《天仙配》这段故事里有了老汉的形象,但还不是土地神,是太白金星,从故事情节而言已与1955年的《天仙配》已无太大区别,也进一步接近了土地神的形象,在此之前出现的土地神的形象是莆仙戏《董永》“......土地神化为老翁主持婚礼......”。④建国后,文艺工作者根据这些文献资料,对原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改编,使其符合时代主题,土地神的出现在整个黄梅戏历史中也立起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小人物形象,为后来的作品如《龙女》中的黄丞相形象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他们有某种意义的传承,使得黄梅戏中这类的小人物、小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本剧中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出现,却有着小人物典型的悲剧性与喜剧性(《路遇》与《满工》),在相对于玉帝、七仙女而言他简直太渺小了,但是却在不经意间散发着一种光辉,让人无法忽略他的存在。本剧中七仙女活泼直率、娇痴羞涩、泼辣机智、温柔勤劳、十分丰满给人以美的感受。董永的性格主要是善良和憨厚,一个对幸福生活充满憧憬的形象。土地公公的风趣和善解人意。⑤正是土地神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又丰富了黄梅戏的人物类型。同时也体现出了他的独一无二,是此前剧本所未有的。
在黄梅戏《天仙配》中他又是小吏、祖父、月老的糅合,展现了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从另一个角度为七仙女、董永的形象进行了补充暗示。从剧本总体构成看,它的结局富有浓厚的悲剧意义,而非结局部分部分又呈现着强烈的喜剧色彩⑥。他的这个特点也是以喜衬悲的表现的手法体现,剧情上的《路遇》与《满工》是剧中的喜悲呼应,他在《路遇》中的祝词与他最后的未出场进行呼应,也成为了他悲剧的有利佐证。他的出现开创了黄梅戏戏剧人物形象以前所未有的充满着极度悲剧剧色彩的小人物,而更贴近了时代的主题,具有时代代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黄梅戏》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2]《中华艺术论丛》第6辑(黄梅戏研究专辑)同济大学出版社
[3]《黄梅戏艺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注
1955年版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剧本
‚百度网→百度百科
ƒ《中国黄梅戏》第二编概论
④《中国黄梅戏》第六编文选
⑤《中国黄梅戏》第二编概论
⑥《中国黄梅戏》第二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