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场面调度之影像的调度

(2011-11-23 01:53:39)
标签:

娱乐

美国

摄影机

戏剧性

场面调度

分类: 自由电影
导演
导演在创作某个镜头中的场景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 叙事性要素 
• 戏剧性要素 
• 画面要素 
叙事性要素即剧本中描写的具体情节。如,一个男人驱车进入加油站,下车加油。这段情节十分直白,基本没有什么调度设计的空间。 
戏剧要素即是场景中带有情绪色彩的部分,主要分为两种:视点(point of view)和戏剧性重点(dramatic emphasis)。

视点
选择摄影机机位的时候,如何控制视点是最具决定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小说中某个人物贯穿始终的叙述语言,那么剧情片中通常会呈现视点的流动变化。http://s4/middle/682fe9f8gb2568841df33&690《生人勿进》,2008年,美国

视点可以在一个场景中迅速地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上,也可以褒此贬彼。 
导演一般通过 叙事逻辑/演员正视观众和景别 来控制观众。 叙事逻辑即我们通过一个或多个角色的行为中得到故事的线索。
比如两个青年走进酒馆的场景: 
• 如果摄影机先拍摄某个店员的一些活动,然后再拍摄两个青年走进酒馆,观众则再借用此店员的视点进行观察; 
• 反之,如果摄影机追随青年从外面进入酒馆,然后店员入画,观众就在借用青年的视点进行观察。 
演员正视观众是一种微妙控制视点的暗示,但却常常有超强的说服力。 当演员直视镜头,我们会感觉自己和被摄主体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 
即使演员背向我们,如果摄影机取景范围是演员的视野所及之处。我们也会暗示和演员同样的视点观察眼前的一切。从演员的侧面拍摄同样的情节,效果就大不相同,我们变成了一个中立的旁观者。 
景别是另一种导演勾起我们认同的方式。一般来讲越近我们与被摄主体的亲切感越强烈,认同感越强。 

戏剧性重点 
戏剧性重点和景别的选择和变化有关。 
景别可以使演员的表演/肢体动作和事件的戏剧性得到加强或削弱。 
导演可以仅仅利用演员在画面中的不同位置来控制观众的注意力。 
当然,灯光/美术/镜头的选择和后期剪辑都可以是控制戏剧性重点的辅助手段,但场面调度,我们主要关心景别 和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在实际拍摄中,导演主要采取对比景别的手法。 

画面要素 
画面要素是场面调度要考虑的最后一个问题。 包括构图/取景/灯光和镜头的摄影特性等。 
得到一个镜头的画面品质是最容易的,因为要让这些画面要素发挥出最佳效果的话并不需要依赖段落中其他镜头的配合。 
导演不用想象当把镜头剪成一组时这些画面将会如何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画面要素 和 视点 以及 戏剧性重点 相比不那么具有电影感。 导演在调度一个场景时应该综合以上三个要素。
动作的戏剧性范围 
在现场拍摄中,有两种主要的处理空间问题的方法。 第一种是将摄影机放置于动作范围之中; 第二种是将摄影机置于动作范围之外。 
动作(action)这个词涵义十分丰富, 从一群愤怒的暴徒到一对情侣在床上的亲密的对话,都属于动作范围。
因此,导演必须确定他想在画面种表现动作的哪个部分,这部分动作发生的控进则被称为动作的戏剧性范围。 
 我们可以将摄影机置于动作范围之内或之外,然后在剪辑时将不同机位上拍摄到的镜头组接在一个段落里。 摄影机在运动时可以深入动作范围之内然后再退出来,反之依然。 
如果被摄主体时常在镜头中移动,也可以随之挪动戏剧性动作的范围。

主镜头和长镜头 
导演在拍摄调度一个场景时可以使用单一机位,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多拍些镜头再剪辑起来。 
在采用单一机位时,即使不使用剪辑,导演也可以指导演员不停变换被拍摄的角度。 
如果摄影机也运动起来,就可以在一个连续的长镜头中拍摄到同一场景的不同角度。 
我们把一个涵盖了许多动作的精心编排设计的镜头称为长镜头(sequence 一连串shot ),实际上长镜头不过是主镜头(master shot)的其中一个版本。 
我们都需要认清一个单独镜头必须涵盖既定场景中剧本所描述的大多数动作。

多机位拍摄和备用镜头 
在一个场景中采用多机位拍摄(multiple setups)是一种用剪辑来交代动作的手法。通过不同视点展示被拍摄主体,多机位拍摄加强了场景的戏剧性。导演可以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尝试拍摄同一场景。 
采用剪辑来处理的话,意味着把拍摄到的动作拆解成各个短暂瞬间的细小的片段。这样一来,不像采用长镜头处理时需要加入摄影机的运动和复杂的编排调度。 
当然一镜到底 和 多机位拍摄(剪辑)绝不是相互排斥的,他们会产生相同的拍摄结果——多样化的视点。
很多情况下导演需要将复杂的场面调度和快速剪辑(fast cutting)结合起来,融汇使用长镜头和多机位的处理方式。 
导演处理场景空间的方式,与采用长镜头或是多机位拍摄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方法有关。 有的导演选择组接经哦图,有的导演除此之外还选择纪录性的拍摄手段, 在这背后隐伏着两种对垒已久的电影风格:现实主义 和 表现主义。
现实主义要求影片保持事物空间的完整性和时间的统一性。提倡秒年月毫年个记录真实生活的功能,反对加入过多的导演的主观意识,即用剪辑的方式来过多地控制观众的视点。 
于此相反,表现主义倡导镜头的戏剧性,以及充分运用电影化的技巧来阐述真实。 其实这两种风格都不能完全客观真实地再现物质世界。 
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拍摄风格,它们关系到导演如何看待摄影机前的动作。 
• 在拍摄故事片时,导演要么完全依据演员的自主选择和剧本中的事件拍摄一个场景;(剪辑) 
• 要么指导演员在充分调度摄影机的情况下实现戏剧性的效果。
(长镜头) 在实践中,现实主义导演允许演员在一个场景中甚为自由地移动。这通常需要配以手提摄影机,斯坦尼康或者一架带有三脚架的轻便的摄影机。 
表现主义导演则需要精心地策划每一个镜头,花大力气控制取景时的方方面面。而演员要严格符合导演的表演要求,精确地完成每一个具体的动作。 
当导演刚刚开始在头脑中把剧本里的场景影像化,不要过早地考虑风格的问题。此时需要的是让想象力任意发挥,让一个个镜头逐一地在脑海中浮现,直到开始着手拍摄时再考虑一切场面调度的可操作性。

场面调度:工作室

基础编排 
导演根据人物行为的逻辑来进行调度。 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纯粹的自然主义风格,还是选择戏剧性的调度方式。 导演在这两种调度方式中的权衡与把握,决定了他的拍摄风格。

场景空间
最初,导演根据剧本上规定的认为行为进行拍摄构思。 这些构思决定了演员在景框中的基本位置和走位,满足了叙事的要求。 自然主义导演到这一步,完成了叙事的考虑就可以了。 但如果加入戏剧性和构图的需要,导演就要在如何规划取景方面下一番工夫 了http://s2/bmiddle/682fe9f8gb33dc2284fb1&690《十二怒汉》,1957年,美国
从理论上讲,拍摄一个场景的方法是不胜枚举的。但考虑到戏剧性和视觉效果后,会淘汰绝大多数方法。
为了编排设计,把场景简化成:


区域调度和逐个角色调度 
经典电影技巧有两种常见的调度方法,用来设计摄影机在某个单一场景种拍摄演员动作的方式: 
  • 区域调度(zone staging)参考段落:《卡萨布兰卡》的开场(咖啡馆的第一个场景)和《教父》的开场(婚礼庆典) 
  • 逐个角色调度(man-on –man staging)参考段落: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中有异端调度娴熟的派对段落。 
区域调度是以场景中明显不同的空间来定位,结构镜头的; 逐个角色调度是围绕主体的运动来结构场景的。 运动主体轮流决定了对场景空间的组织和安排。 
两者可以一起使用但要以其中一种作为主导。 两者的根本技巧其实是一致的,它们都力图在画面内引起观众的注意力。 强调故事中一个特别的元素,把观众注意力从A转移到B,这种转移取决于场景内容,更取决于故事元素进出画面的方式。

调度演员和摄影机 
导演在设计一个场景时有四种基本技巧: 
1. 摄影机静止; 
2. 摄影机运动; 
3. 被摄主体静止; 
4. 被摄主体运动。
从最基本的场面调度开始,下面是几种基本调度类型。 
强调被摄主体 
• 演员不动,调度摄影机接近演员; 
• 摄影机不动,调度演员接近摄影机; 
• 摄影机和演员同时运动,互相接近。
强调一组被摄主体中的一个 
• 摄影机从一个演员摇到另一个; 
• 摄影机先拍摄两个演员,然后向其中一个推进,直到另外一个出画; 
• 摄影机先拍摄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员,接着其中一个演员运动到画面跟前,变成她的特写镜头; 
• 摄影机先拍摄两个演员,接着背对着镜头的演员转过身面对镜头。 
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 
• 一个演员从另一个演员身边经过,镜头在经过的瞬间从第一个演员转移到第二个演员身上; 
• 镜头从一个演员的特写中往后拉,在画面中揭示出她身边的另外一个演员; 最后,还有一种类型镜头运动,可以把分割开的场景空间链接在一起,或者将观众引入第一次出现的场景空间。
起连接或引导作用的调度方式: 
• 摄影机跟着一个演员从一地到另一地; 
• 在一个单一场景空间内,摄影机与演员保持平行运动。

反向运动 
反向运动(countering)这种连接作用的调度方式很有价值。 通过它可以大范围地重新定位画面中的场景空间,改变镜头画面的方向或帮助摄影机越轴(cross the line of action)。 因为虽然被摄主体的运动引发了摄影机的运动,镜头却没有追随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而是向相反的方向做曲线运动。

反推镜头 
文学创作中最为普遍的观念:尽量避免用词重复,是一种优雅。导致作家们不在一个句子里使用两次相同的词。 
反推镜头(retracking)是拍摄现场最有效 的战略之一,没有它,导演会发现想要就某个人物的行为重新取景,就只剩下硬剪了,而这种剪辑往往没有必要,不合适。 一般来说,反推镜头通常被用在精心编排的长镜头中。 当整场戏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展开时,这种技术很有效的。 
参考影片:《马耳他之鹰》。摄影机经常被推到一个位置上,拍摄若干句对话,然后,沿着同轨道退回一定距离,停在一片新的感兴趣的区域,接着,第三次运动,退回推轨最早的原点。

实景与摄影棚调度 
许多三十年代棚内拍摄的影片有一种精心的调度风格,这与片场可以随意使用摄影机/轨道/摇臂直接相关。 现在一般都是实景拍摄,用摄影棚例外。这通常意味着在拍远景/中景/单人或双人时采用较短焦距镜头;同时,也意味着必须减少摄影机运动。 摄影机和被摄主体间的距离刚好适合标准镜头取景(40mm-70mm),从而得到最自然的透视感觉。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